在牛金松的引領下,李信來到了三衛軍中傷病營。三衛軍中的傷兵營與其餘所有明朝官軍所不同的是,只要進了傷病營便一切待遇從優。除了在此其間領受雙餉以外,還餐餐有肉,但凡進入此營的傷患軍卒都會得到以往從不曾有過的照顧,就算在山西時,三衛軍也不成有過這等規模的傷病營。
這也是李信到了南京以後,因為財大氣粗,才制定的一種後勤保障。而對三衛軍而言,這無疑是一種不可多得的福利措施。但這也在側面給三衛軍軍卒們敢死,敢戰起到了一種積極的促進作用。
所以,牛金松將鄭來勇安排進這傷病營內,實在是一種優待。
李信來到傷病營時,鄭來勇已經甦醒,而且很快就恢復了清醒的意識。此刻,他正在傷病營中相關陪護人員的協助下,進食剛剛熬好的冒著騰騰熱氣的米粥。
見到李信突然出現,鄭來勇在經過了初時的愣怔之後,趕忙要下地行禮。李信制止了他,並坐在他的榻邊,示意他先吃完這碗米粥再說其他事情。
只是,鄭來勇乍見李信,心情激動之下,哪有心情吃完了這碗米粥再說,於是三口兩口也不顧米粥燙嘴,將將滿滿一大碗的米粥倒進肚腹之中。然後搖晃著,以頭伏榻,再抬起頭來已經淚流滿面。
“張軍門讓小人親自來與鎮虜侯報平安,俺們沒辱沒了三衛軍的名聲,擲彈兵營沒有戰敗,只是迫於形勢轉移到了福建西北部的山區而已。”
而這究竟是什麼形勢,使得一貫能征善戰的三衛軍精銳擲彈兵營退避三舍呢?其對手當然不是鄭家的人馬,也不是淮王的叛軍,而是痢疾二字。
再龍精虎猛的壯漢也禁不住痢疾的折磨,所以,在減員頻出,戰鬥力低下的危機形勢中,張石頭下令躲入山區,以避免與來犯的鄭家人馬硬拼,造成不必要的傷亡。其實,這原本只是權宜之計,可誰曾想,史可法部的慘敗與全軍覆沒造成的震撼太過嚴重,於是,三衛軍擲彈兵營全軍覆沒的謠言與訊息也就在此時紛至沓來。而那鄭森,不知出於何種目的,並未對此加以制止,反而以此向其父告捷。
於是,三衛軍全軍覆沒的訊息便傳遍了江南各省。
“你是說,痢疾還在軍中流行?”
鄭來勇一口氣說了許多,顯得有些虛弱,喘了兩口氣才回答李信的問話。
“本來已經到了初冬,當不會有這些疫症流行,可是福建地處南方,並不似北方那麼應時,久在幾日前還大雨滂沱呢。流行痢疾也不奇怪,就連張軍門本人也被痢疾折磨的不成人形,眼看著就剩下半條命了。”
牛金松發問:“那你們怎麼不撤軍?撤到江西不就得了?”
鄭來勇苦笑道:“這個建議軍中也不是沒有人提出過,後來幾經研究,大夥又都認為,就算撤軍痢疾也不見得好,而且更重要的是我軍將失去對戰局的掌控與把握,到那時史可法若知悉我軍虛實,由建寧斜殺出來,沒準就會斷了我軍的後路。”
在鄭來勇的講述中,這兩股同為明朝官軍的人馬竟然也在圍剿淮王叛軍的時候明爭暗鬥。李信暗暗搖頭,看來這還真是中國人的通病,古今都是一樣。
李信忽然面色一轉,“張石頭可在軍中施行最新頒佈的衛生條例?”
鄭來勇正在大倒苦水,完全沒想到鎮虜侯竟然提起了這個話頭,目光不禁有些茫然,但還是照實答道:“擲彈兵營一直戰事纏身,張軍門認為搞那些糞坑太過浪費軍卒體力,所以,所以……”
這個所謂的衛生條例,是在三衛軍來到江南以後才制定的。因為南方高溫而潮溼,所以蚊蟲滋生也是極為容易。尤其是大軍所過之處,如果沒有特定的地方處置掩埋軍卒的排洩物,而如以往一般任由軍卒們隨意處置。可以想象數以萬計的大軍的排洩物會吸引多少蚊蟲。
而這些蚊蟲也正是各種細菌病毒的攜帶者與散播者。一旦,某種病毒或者細菌出現在某個人的排洩物中,那麼疫症的擴散速度將超出常人想象。雖然李信不敢確定,擲彈兵營的痢疾流行一定就是因為沒有嚴格施行衛生條例,而修建專門的糞便處置場所,就地掩埋,與露天隔絕。
但是,這使得痢疾的擴散起到了推波助瀾作用卻是可以想見的。
而此時,也不是劃分這種責任的時候,李信在大致瞭解了擲彈兵營的基本情況後,便已經對接下來的處置應對,有了最基本的方法。
當日晚間,浙江南部的台州,溫州等地傳來訊息,有大規模的倭寇在兩府沿海登入襲擾。李信連夜召集高階軍官開會研究處置方案,誰知第二天一早竟又得到了令人震驚的訊息。
鄭家水師宣佈北上清剿倭寇,意欲肅清東南沿海亂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