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明賊> 第六百八十三章 戰火四起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六百八十三章 戰火四起 (1 / 2)

當日深夜,龍潭軍中,李信接到了應天府通判朱運才的報告,靜然和尚庾死獄中,而在這之前曾有一江西籍的商人曾化名入獄,這名商人現在已經被控制起來,有專人正在嚴加詢問,而且朱運才在書信中特地請示李信,下一步該如何處置,

李信合上公文,米琰嘖嘖讚道:“這位朱通判也算一員幹吏,比起陳文柄倒是強多了!只是機心也忒多了些,藩王謀反影子都沒邊的事,便被搞的風生水起,煞有介事,”

又所為者必有所求,李信最喜歡與這樣的人打交道,他們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也清楚的知道合作者想要的是什麼,不過,若論起聽話,還是能力多有不如的陳文柄更勝一籌,

話又說回到朱運才所報靜然預言藩王謀反一事,在米琰看來不過是朱通判求官心切的投機之舉,他主張李信此時應趁著打壓掉史可法的銳氣,進一步鞏固三衛軍在南京的地位,而不是將精力放在查什麼藩王謀反一事,更何況,此時終究子虛烏有,沒有切實證據就大肆捕拿,難免不造成冤獄,

米琰與李信的言談中雖然多有遮掩,但是對朱運才這等酷吏苗子卻是多有警惕戒懼之意,

“元長所言極是,應天府修高架引水渠便是頭等大事,只要此渠一成,今年大旱便不足為懼,不過,謀反同樣也是根本大事,若不嚴加警惕便有池魚之危啊,”

李信心知米琰不贊同他藉助應天府查所謂的謀反案,並非僅僅厭惡朱運才是個求利之人,而是事涉三衛軍隱秘,萬一被其窺伺了根本豈非因小失大,

“元長可知江西一地有幾位藩王,”

說實話,李信對明朝多如牛毛的藩王不甚了了,除了幾個耳熟能詳的,諸如趙王晉王周王此類能說上一二,而江西的小藩王則有些迷糊,

米琰對明朝藩王封地倒是如數家珍,

“而今,江西兩地有藩王,饒州府淮王,建昌府益王,曾有南昌府寧王,在正德年間因謀反被削,又有荊王改封湖廣蘄州,如此算來,大明二百餘年與江西有關聯的藩王,也不過這四家,”

李信點點頭,又問道:“以元長所見,這幾家要謀反,當是哪一家的可能最大,”

“以米琰所見,這幾家均無謀反之可能,”明朝藩王,名為王,實際上和圈養的諸也差不多,不掌兵稅兩權,不能為官出仕,就連出城一遊都要報備官府,這等藩王若說能敢於謀反,便是豬都可以上樹了,

李信卻堅持問道:“假設目前江西有幾家藩王意圖謀反,哪一家可能最大,”

米琰被李信這等堂而皇之的將謀反之事掛在嘴邊的行為驚的咂舌不已,若換了旁人說起這等駭人之事,就算壓低了聲音,仍舊心有餘悸,可以他觀看李信表情,竟似混不在意,不禁渭然一嘆,朝廷威權在鎮虜侯心中一驚蕩然無存,其實,米琰所不知道的是,李信骨子裡還是那個來自二十一世紀的四有青年,豈會對一個故紙堆裡垂垂老矣的朱家王朝心生敬畏呢,再者,來到明朝以後,所見所為,都是些只知道做些親者痛,仇者快的盡私小人,皇帝識人不明,用人不專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他心裡對朱明政權的那點好感也早就在各方的算計與陷害中蕩然無存,米琰見李信堅持,只好遲疑著回道:“寧王早在正德年間就被削藩,時至今日早已灰飛煙滅,這一支肯定不能,荊王雖然在建昌屏蕃多年,但也已經改藩湖廣多年,也不可能,剩下最後可能的,只有饒州淮王,建昌益王,”

李信看著米琰不厭其煩的說著車軲轆話,不禁好笑,便道:“元長可知朱通判的書信裡已經給出了答案,”

米琰身子頓時一震,顫聲問道:“難,難道他已經查出了藩王謀反的切實證據,”但他隨即又否定道:“這,這斷不可能啊,”

李信搖頭,“並非如此,入獄探視的商人正是饒州籍,你說其中是否大有隱情啊,”

“鎮虜侯的意思,可是饒州淮王……”米琰聞言之後顫聲試探的問道,

李信不置可否卻又提到了朱運才,“朱通判不肯直言他已經偵知饒州淮王嫌疑最大,如此暗示,為的就是暗示我之態度,元長說說,我該如何應對,”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