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意思是咱們趁夜偷襲?”
李信對郭師爺大膽的想法不以為然,黑燈瞎火的,韃子摸不清形勢,自己也一樣摸不清對方的形勢,誰知道韃子是不是早就在城外挖好了陷阱,等著他們來鑽。而更為重要的是,他們將要面對的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戰鬥,守住錦州可能要遷延數月,甚至一年半載之久。
因此,城中的每一個士兵的生命都極為寶貴,在夜戰中消耗本就捉襟見肘的有生力量,絕對不是明智之舉。
出人意料的是,韃子的攻城竟然進行了一夜,直到天色發白才停止。李信登上了城牆,放眼望去,但見成群的韃子大軍一群又一群的湧向錦州,開始沿著錦州城牆三里開外紛紛結陣安營。
“不好,狗韃子們果然要打持久戰,要困死咱們。”程銘九見到城下的清軍果然如先前所議的一樣,準備打一場曠日持久的圍城戰,雖然一顆心落地,卻無論如何也輕鬆不起來。
“多虧大將軍遠見,早就洞悉了韃子的伎倆,錦州城裡屯的糧食少說也夠咱們堅持兩個月之久…”
郭師爺甚為得意,李信步步料敵先機,這一戰恐怕便是三衛軍乃至李大將軍名言天下的又一次大戰…
“郭師爺你太樂觀了,恐怕韃子此來是不達目的不罷休,堅持兩個月未必就是戰鬥勝利,而是堅持兩個月以後咱們就彈盡糧絕了…所以,咱們無論如何都要在兩個月以內,擊敗韃子的圍城大軍。而韃子所要做的,便是什麼都不做,只要平心靜氣的等兩個月,咱們便不戰自潰,而他們卻不戰自勝…”
程銘九的聲音雖然不大,但傳到了郭師爺的耳朵裡,卻不啻於一記響亮的耳光,將他的樂觀打的粉碎,將他從天真的一廂情願裡打醒了。
“這,這……”
郭師爺張口結舌,看看李信又看看程銘九,竟不知道該說什麼好,。
“就這樣吧,沒有將領任何人不得擅自行動…”
李信領著親兵下城,眼看著韃子作勢圍城,想必今日這一仗是打不起來了。程銘九卻跟了上來:“大將軍,咱們就如此乾坐,也不是長久之計,怎麼也要想出個法子來…”
“走,回衙門正堂再說…”李信的聲音有些發冷,似乎在隱藏著他的不滿。
李信召集了錦州城中所有隊官以上的軍將召開了一次全體會議,美其名曰是集思廣益,群策群力,實際上他並不指望這種大傢伙坐在一起的方式就能商量出主意來。
不過,這會議的召開卻大有必要,不為別的,只為了安撫已經有些浮動的人心便足夠了。程銘九在大庭廣眾之下與郭師爺爭論,說出了三衛軍的窘境,一旦傳揚出去,就算三衛軍的老卒們都奮不顧身,可面對這種困境,士氣低落一樣是在所難免的。
三衛軍自從成軍以來,打的基本上都是勝仗,就像一把磨得鋒利的匕首利劍,但正所謂有一得也必有一失,寶劍磨得太過鋒利便容易折斷,眼下三衛軍所面臨的就是這種狀況。一旦受挫之後,三衛軍便極有可能一蹶不振。
李信自帶兵這一年以來,從中悟出了一個難以言說的心得,都說將為兵膽,其實此話未必全面,其實能夠支撐士兵士氣的與其說是膽氣,莫不如是一種習慣,只要他們習慣了這勝利,便會一往無前,無往不利。而這種習慣隨著戰鬥勝利次數的越來越多,就像滾雪球一樣也越來越大,隨著雪球越來越大,這種慣性也就越來越大。
一支長勝鐵軍便就此出爐,可一旦遭受到前所未有的阻力,這越滾越大的雪球便有可能停下來,最後失去了他本應有的動力。
所以,李信召開這次集體會議所為的目的就是延緩這動力的流失。因為他在等,在等一個合適的機會出現,這個機會不出現,也許三衛軍便會困死在錦州城裡,可一旦機會出現了,那就是滿盤全活。
至於朝廷的援兵是指望不上了,皇帝雖然屢次提攜於他,但也架不住眾口鑠金,被上面放棄自生自滅,對此李信早已經習慣,只要那幫老頭子不拖自己的後腿便已經是燒高香,謝天謝地了。
本書首發來自17k,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r405
最快更新,無彈窗閱讀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