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請郭總辦詳細說說…”
郭師爺是商社裡負責一方事務的總辦,雖然威風但畢竟是賤業,在眾位官員面前不值一提的,能以此相稱呼的,擺明了是站在他一邊。此人正式太原知府田復珍,兩人曾在忻州城裡有過一段同生共死的經歷,其中交情自然不足外人道。郭師爺對他投之以感激的一笑。
“所謂以其人之道治其人之身,便是咱們也去做那無本買賣…”
此言一出立即滿堂譁然,這還了得,大明朝廷乃堂堂正正之師,豈能做這種雞鳴狗盜的伎倆?於禮不合,非君子所為…等等說法不一而足。
李信雙目一亮,這確實是個好法子,他們高價收購了肯定是要運出邊牆的,只要瞅準了一併搶來,大明便是翻倍的賺了。
得了這個主意,李信覺得這個會也沒必要開下去,便大手一揮宣佈散會。郭師爺得到了李信的贊同很是得意,之前的忐忑一掃而空,在眾人的不滿聲中昂首挺胸,就像示威一般。
這個法子自然好,但做起來卻還需要有一套措施,範永斗的傳統勢力範圍是在萬全衛,絕大多數的糧食也肯定於此地出邊牆,因為再往東去是薊鎮,那裡都是險關要隘,明軍肯定不會放行。而往西去則是李信三衛總兵的地盤,鎮虜衛、陽和衛也斷然不會放行,而且肯定還會將他東西統統沒收,吞的連骨頭渣子都不會留給他。
基於此點判斷,李信決定將他新進組織的情報部隊派出去,先往萬全衛撒網刺探範永鬥為幕後東主的出邊牆糧隊的資訊,一面又令陸九將所部騎兵悉數化妝成馬賊,出邊牆守候,一旦得到確切訊息,便大舉行搶。
本來李信已經不打算再讓陸九涉足前沿戰鬥,而專一負責情報工作,但形勢使然,又只好讓他重操舊業,至於剛剛有了雛形的情報部隊則被交給了從步戰營抽調來的顧十四。而顧十四性格陰沉,很少外露,亦是做這一行的絕佳人選。他接任之後,提出的一整套辦法亦是讓李信讚賞不已,他提出以商社各家商人在全國各地的分號為基礎進一步擴充套件情報資源,如此一來只要整合得當,幾乎便是一夜之間就可以建立胖大而又嚴密的情報組織。
當天夜裡,所有相關人等便連夜出了太原城,直往北而去,作為情報頭子的顧十四亦決定親往萬全衛一趟,部署任務。
除此之外,李信還針對滿清做了進一步部署,在範永斗的挑唆下,他們既然停止了對大部分晉商的借款,那麼在加強物資禁運的基礎上,對所有產自山西以及途經山西的貨物進行大規模提價。其中尤其以鹽鐵皮革糧食為先。
李信之所以敢如此提價,究其原因他是有底氣的。每年大批的財貨出邊牆其中有十之七八都是出自山西。南方雖然也有貨物,但路途遙遠,一路上人吃馬嚼,花費甚至還要高於貨物本身的價格,因此除了南方特產以外,其它東西都是就近的貨物最有優勢。
而山西一旦提價,把緊了出口這一關,對關外無論是滿清韃子還是蒙古韃子的打擊都是極為嚴重的。如今山西排的上號的十幾家商社盡數被籠進了聯合商社,可以說是一呼百應,自然也就有了全山西商路的話語權。
同時,陸九一方再對萬全一帶的漢奸商隊進行馬賊似的打擊,雙管齊下,久而久之不愁韃子不屈服,而重新依賴其他晉商,而發放借款銀子。只要皇太極能繼續借款放銀子,李信就有辦法藉機生蛋,再一點一點將滿清掏空。
田復珍雖然也覺得官軍扮賊搶自家百姓有些不妥,但所針對的百姓實際上都是漢奸,是出賣大明朝利益的人,一想到此處也就釋然了,代表太原府一方同意了這個計劃。
商社中代表司禮監一方高時明更是沒話說,他沒有道德包袱,一切以實際利益出發,既然對方不仁,己方不義也是理所應當。不過他顯然還另有主意。
“咱家還有個建議,陸九既然扮作馬賊,代表的就不是大明朝廷,所搶之物當見者有份才對,咱們幾方人都得分上一份,大夥看如何?”
作為十八家商社代表的黃勝雙目頓時放光,“高公此言絕妙,小人看來,不但可以搶漢奸通虜的財貨,就是附近韃子部落也可以一併搶了,如此收益想必還能擴大……”
郭師爺亦頻頻點頭,贊同高黃二人的意見,李信則陷入無語之中,這是真把自己當馬賊了。
本書首發來自17k,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r405
最快更新,無彈窗閱讀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