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步兵在追擊的騎兵面前除了決死一戰就是引頸就戮,逃跑依舊是死路一條。
騎兵馬隊繞了個圈子,李信高聲喝問:“對面可是明軍?統屬何人?”
那夥眼見絕望的殘軍,見來襲的騎兵似乎不是韃子,又升起了生的希望。其中一名將軍模樣的人站出來。
“京師五軍營,參將李大千!”
“咦?可是護送劉閣老南下的李參將?”
陸九在一旁追問。
“正是,不知諸位?”
陸九咧嘴哈哈笑道:“誤會一場,都是自己人,閣老就在我軍中,安然無恙!”
他雖然厭惡明朝官吏,但是這個李大千昨夜在韃子面前的表現也著實令人欽佩,敵眾我寡的絕對劣勢面前,他依然能沉著冷靜的應對,實在是不可多得。
正在後方惴惴不安的劉宇亮聽說找著了李大千,亦是欣喜不已,原以為李參將全軍覆沒以後定然也不能身免,沒料到竟然逃出重圍了。
李信觀察李大千選的這處避難坡地果真是一處便於隱蔽的好地方,坡向南,直面不遠處的白洋淀,北部過了一片密林才是官道,尋常行軍未必會經由此處。正好,全體人馬在此休整,等恢復了體力再做打算。
陸九和張石頭一起找到了李信,將他拽到白洋淀邊的僻靜處。“十三哥真要護送那什麼閣老去高陽?高陽城周圍五六萬韃子大軍,這幾百人去了,人家一人一口唾沫都能把咱們淹死。”陸九急吼吼的質問,之前一直沒有機會,現在得了空,一股腦的將擔憂都說了出來。
李信點點頭,若是尋常事,他未必會管,但朝廷既然要啟用孫承宗,這是在歷史上所不曾有過的,也許加入一名能臣、幹臣,或多或少能使大明越來越糟糕的命運有那麼一絲絲的改善,說不定就能改寫韃子入主中原的命運呢!
所以,他認為這個險值得冒,也必須冒。
“皇上準備起復孫閣部,聖旨就在劉宇亮身上,所以我必須護送他進高陽城!”
“什麼?這事可當真?”
李新點頭,他曾特地要來聖旨觀看,的確是令孫承宗總督三省軍政。
張石頭喜不自禁,他是從高陽城中出來的,自然對孫承宗懷有一種特殊的感情,並且孫承宗忠心國事,又聲名顯赫,皇上起用他豈不是代表著大家很快要有好日子過了。
古時候的百姓,心思簡單,將全部希望寄託在一個好官,清官身上。孫承宗的形象正符合這個青天大老爺的條件,原本張石頭是與陸九來反對李信去高陽的,聽到李信如此說也動搖了。
李信則斬釘截鐵:
“高陽無論如何也要去,刀山火海,也得去!”
李信執意要去,陸九無言。
張陸兩人散去,只留了李信一人在白洋淀邊失神,劉宇亮踱了過來,面帶神秘的詢問李信。
“李將軍,老夫有一事相問,不知……”
“閣老但問就是!”
“老夫無意間瞅見有軍卒捧了三個木匣,其中一個不小心跌落,裡面竟滾出個人頭,不知?”
李信心道,還是被發現了,這三個頭顱他原不想這麼快就拿出來,但既然被劉宇亮看到,就告知實情也是無妨。
“閣老可知那人頭是誰?”
“是誰?”
劉宇亮豎起了耳朵。
“韃子偽禮親王代善長子,嶽託!”
“什,什麼?”
李信又重複了一遍。
劉宇亮直覺血湧上腦,激動的踉蹌了兩步,上前拉住李信,又問了一遍:“這,這可當真?”
“句句屬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