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曾敢還真是個可人,有他這一句話,自己得少浪廢多少口舌,李信正是準備把這些赤手空拳的百姓們組織起來對抗那不足千餘人的韃子。
“請諸位父老先閃開一條路,讓李信麾下軍卒過去,大家只需跟在後面吶喊助威即可!”
“李將軍也太小看我等,如此躲在後邊,人人都會,還殺什麼韃子?”
曾敢亢聲激辯道。
李信當然不可能說,你們跟著我李信一塊衝,一塊殺韃子。百姓們都膽小,讓他們跟韃子對著幹恐怕沒這膽量,但讓他們跟在後邊搖旗吶喊助威,效果可就不一樣了。
既不用衝在前邊送死,還能跟在後邊看大明官軍攻擊韃子,到時候如果獲勝,還有個助陣之功,一舉數得,何樂而不為。
李信在馬上搖搖拱手。
“諸位都是大明百姓,李信即為軍人,保護大明百姓便是天職,義不容辭。有大明百姓的助威,麾下兒郎焉敢不死戰?”
說罷,又是一揮手。
“形勢急迫,請父老們閃開一條路,讓李信過去!”
那叫曾敢的年輕人還像爭辯,立即有人說道:“曾公子,李將軍話都說道這個份上了,你還不明白他的意思嗎?可不要扯了後腿呦。”
曾敢回頭一看說話之人是個和尚,一身袈裟髒的已經快看不出本色,臉上鬍子拉碴,頭上由於久未收拾,半寸長的發茬野草般的拱了出來。他運了半天氣,終究還是隨大隊人馬閃到兩旁。
李信這才帶著火槍隊衝了出去,在百姓們騰出的空地上列出了三列橫隊,與此同時,按照各哨官的口令,清理槍膛,裝藥……一氣呵成。
看的百姓們是目瞪口呆,尤其那曾敢,何曾見過如此訓練有素的大明官軍,這和印象中簡直太大相徑庭了。百姓們倒是極為配合,在大家口口相傳之下,所有人都將火槍隊正前方閃了開來紛紛,從兩側奔向火槍隊的後方。如此,李信火槍隊身後的百姓越聚越多,眨眼功夫就集結了不下幾千人,聲勢倒也嚇人的緊。
突然有眼尖的百姓一火槍隊指前方,“看,韃子來了,好像還是個當官!”
“射他!”
百姓們轟然指著一名騎馬的軍官,但見他滿身鎧甲曾明瓦亮。那叫曾敢的年輕人識得此甲名為明光鎧,一般人是穿不起的。李信定睛瞧去,一馬當先之人正是前大清恭順王孔有德。
孔有德一邊催馬,一邊聲嘶力竭的吼著:“李頭領,別開火,是俺,快救救俺!”
李信自然不會下令開槍,活著的孔有德遠比一個死了的孔有德要有用處的多,如果不是看在這貨會操弄火器的份上,以他做了漢奸,助紂為虐等等行為,殺他一百次都不嫌多,所有火槍彈丸將他射成篩子也活該。再看孔有德身後,緊緊追擊的竟是先前與左隊糾纏的騎兵,卻不知陸九去了哪裡?那些步軍甲兵應該也距此不遠了吧!
軍卒連揮手中令旗,示意孔有德閃開射程,奈何這傢伙壓根就不懂高陽軍令旗的這一套旗語,仍舊沒命的往前衝。李信靈機一動,對大夥喊道:“諸位都與我齊聲喊!”
“閃開!”
右隊的火槍兵與百姓們先是一愣,然後馬上反應過來李信因何如此。
“閃開!”
“閃開!”
千口同聲,將孔有德震得如夢方醒,撥馬便向一側突去,那百餘騎兵自是不肯轉向,朝著李信的火槍橫隊與上前大明百姓便衝了過來。
陸九隻覺得自己嗓子眼發緊,李信曾告訴他,騎兵天然便是火槍隊的剋星,在戰場上遭遇騎兵必須想盡辦法避開才是,如若想取勝,必須另行組建方隊或是改良武器方可。但也都是泛泛之言,具體該如何做卻是沒說。
但危機就在眼前,李信既然沒有下令撤退,便只好做了硬抗這韃子騎兵衝鋒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