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一路上攀登來到了老君巖的山門。
老君巖的山門,曲尺型的上下兩級平臺,是陰陽太極八卦的變型圖案,正前聳立的這方天然石頭上鐫刻著“青牛西去,紫氣東來“八個篆字,還有這幢以盤根錯節為窗飾掛落的石構山門,充滿了山野氣息,把老子“崇尚自然“的思想烘托得淋漓盡致,令人有進入物外仙境的快意之感。
沿著這條幽靜的林蔭石徑往前,植物界巨人榕樹分立兩側。那一叢叢既密又長的樹根,有如老子的長髯,昭示出老子的思想“天長地久,無限生機“。
“快進來啊!”小雪看他盯著山門一直看,這山門有什麼好看的,其實這三門越看越有趣味,他熟知古往今來的醫術,自然能看懂這山門的韻味。
楊逸晨多看了兩眼,這才依依不捨地走進山門,進入三門不得不看就是‘老君巖’了。
看著老君巖便露天屹立,與大自然渾為一體,一種特別的感覺湧入心頭。
現在要是有照相機就可以把這美景拍照下來,如果用手機拍照效果不會太好。
“小雪你站在老君巖旁邊我給你拍張照片。”他拿著手機對著小雪喊道。
“站在這裡可以嗎?”
“你最好是站在老君巖前面,這樣就能把老君巖和你一起照進去了。”
“這樣可以嗎?”
“好就站在那裡。”找好角度,楊逸晨用自己手機對著小雪拍照下來。
老君石像高5.63米,厚6.85米,寬8.01米席地面積55平方米。由於它是中國現存最大,雕技最絕年代最久的道教石雕造像,因此文史界人士戲稱之為“老子天下第一“倒也名符其實。
看完老君石像,他牽著小雪的手繼續觀賞風景,走著走著就來到了“虎乳泉“。
“虎乳泉“旁有“孔泉“石刻。泉眼上下皆石,上石如殼,下石如砥,中坼有孔竅,泉從隙縫裡流出,注入一方形石孔中。上有呂道人題刻“虎乳“和宋朱熹撰寫的“源頭活水“石刻。“虎乳泉“長年不涸,遊人耳貼岩石,可聞其巖下傳出“咕咚“的陣陣響聲。
小雪上去用手去觸碰泉水,這泉水觸手感覺冰涼。
“小雪你喝一口泉水試試!”
小雪按照他的話用手接了泉水然後喝進嘴裡:“逸晨,這泉水好甘甜啊!比喝礦泉水好喝。”
“好喝,你也別多喝,這水偏涼,喝多了腸胃難受。”
“哦好的。”
兩人在這個景點拍照留個紀念,然後接著往前走。走著走著就來到下個景點,這個景點叫‘清源洞’。
清源洞位於清源山頂峰,系清源山三十六巖洞之首,時人稱之為“第一洞天“。進山門順石階而上左側立有明萬曆三十六年(公元1068年紀德碑一方,上刻:“泉山之句載於漢書,故以名州清源是也。四方賓客,本州士庶,樂慕名勝,遊覽不絕。
清源洞始建於南宋紹興年間,有觀空樓、佛祖殿,裴仙祠等建築。相傳南宋紹興年間,有裴道人因追趕一條傷害生靈的巨蟒到此,見巨蟒遁入洞中,遂覆以石,坐化於洞口,使巨蟒不能復出為禍,故此洞又名“裴仙洞“。洞頂原建千峰紫翠亭“,現只留下“蛻巖“,羽化登仙“,“有仙則名“等歷代石刻數方。
兩人看完這個景點接著下個景點過去,下個景點是‘碧霄巖’
碧霄巖分為上、下碧霄。從入口處仰視,碧空如線,又稱“小有天“,洞旁的巖壁上刻有“透碧霄“三字。由洞口順梯而下,便進入下碧霄 。這裡有元代藏傳佛教“三世佛“石雕造像,南側有“廣欽老和尚塔院“,塔內安放著老和尚的舍利子。在塔院上方的摩崖上,雕刻有“廣欽老和尚坐禪伏虎“浮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