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菜裝進罈子裡,再用乾淨的稻草把子將壇口塞緊壓實。接下來將罈子倒置於水盆中,加水沒過罈子口,發酵半個月後鹽菜就做成。
又趕著把自留地挖出來鋤細,撒肥、開壟,買了些長了芽孢的洋芋,剪了紅苕藤栽栽種,壟溝裡撒了菜籽。
氣溫一天天升高,蚊子多了起來,小豆子白嫩的臉蛋上被盯了幾個紅腫的疙瘩,抹了風油精才好了。
林蘭曬的艾草派上了用場,每天擦黑就點燃艾草熏熏,屋裡蚊蟲少了很多。
轉眼進入六月天,報紙糊的窗戶密不透風,十分悶熱。
林蘭找候兵買了幾米紗網,撕掉報紙換上了紗網,用剩下的碎花布,縫了窗簾,房間裡也變得亮堂起來。
菜地裡的紫紅色的牛角茄,細長晶瑩碧綠的二荊條,綠油油的黃瓜、青色的四季豆……全都熟了。
菜園子裡每天能摘不少新鮮的蔬菜,嫩豇豆曬焉就塞泡菜罈子裡,還有青紅色的海椒,買了三個泡菜罈子回來都裝的滿滿的。
還要送給周小紅,李武他們沒菜地種菜的。
周小紅笑著說她今年就沒買過菜,林蘭家和楊麗英家送的她家都吃不完。
七月,林蘭家的菜園瓜果滿園,磨盤似的老南瓜、水桶似的白皮冬瓜,橢圓形的白皮香瓜掛滿了瓜架。
香瓜摘下來裝菜籃裡,吊在水井裡,擺攤回家一口氣能吃下兩個。
菜地裡的洋芋熟了,拔起來的洋芋藤扔進糞池裡漚肥,一壟洋芋挖了滿滿一撮箕洋芋。
最大的也只有鵝蛋大小,勻稱的有鴨蛋大小,小的還沒有雞蛋大。
排骨燒洋芋,洋芋泥,烤洋芋,炸洋芋條……,林蘭換著花樣做給小豆子吃。
小母雞開始下蛋,每天能撿到二十多個雞蛋,林月珍將吃不完的雞蛋有的用罈子泡起來,有的做成皮蛋。
林蘭覺得還是這個年代的日子過著舒服,想吃什麼就自己動手,大多的人都很淳樸,所有的食物都是自然生長的,有自然的醇香。
天熱後,蘭花豆的銷量減少了一些,林蘭把綠豆糕做了出來。
品種多收入就多,四個攤位,除去下雨天,平均下來每天都有百十塊的收入。
想到小豆子想去讀書,林蘭又去了一趟建在二小隊的小學校,打聽過後得知四歲就可以上幼兒班,小凱自告奮勇開學報名就來喊她。
林月珍知道後,還剪了一塊軍綠色的布給他做了小書包。不知啥時候帶了小豆子去買了紙筆,還有印了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鐵質文具盒。
轉眼到了農曆七月初,陽曆八月二十九這天小凱跑來對林蘭說:“舅母,學校明天報名了。”
林蘭笑著點頭:“好啊!明天早上你來叫我們。”
“哦!”小凱應下轉身要走。
“等等,舅母蒸了包子、饅頭,拿兩個回去和姐姐一起吃。”林蘭說罷進屋拿了兩個包子、饅頭,用筷子串著遞給了他。
“謝謝舅母!”小凱高興的拿著朝外面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