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長有點頭:“好,要去的話讓國樑去他丈人家借兩頭騾子,明天一早就陪你們去,不然再等半月,大雪封山,就進不去了。”
四人說著話往回走,遇到上山砍柴下來的社員,都好奇的看著李向陽。
年長的阿婆看了看李向陽,對林長有說:“林會計,這位就是你家林蘭城裡的男朋友吧,看著就和我們鄉下人不一樣。”
林長有滿眼笑意的看著她:“還好,還好。”
幾人回到家,趙小慧也來了,衝著李向陽就一頓猛誇。
李向陽覺得林家這兩個妗子性格也差的太多了,大妗子不多言不多語的,二妗子這嘴讓人有點吃不消。
林蘭看著李向陽面紅耳赤的樣子,樂得嘴都合不攏了。
林長有見他不好意思,把趙小慧支開,幾人去了堂屋商量事情。
“向陽,勇哥說剛開放不安穩是不是啊?”
李向陽想了一下說:“我有看報紙,沿海城市年初就開始給做生意的商販,發放一種叫營業執照的證明,有了營業執照的才算合法經營。”
“沒有執照擺攤營業,輕則罰款,重則沒收查封。辦執照的事,我讓東子幫我打聽去了,等回去應該就有訊息了。”
林蘭沒想到他已經關注到這些,覺得腦子好的人,不管在哪個年代都混的風生水起。
“好,你這樣一說我就放心了。”林長有看向林蘭,“小蘭,你要去石頭山你姨媽那看山貨啊?”
林蘭點點頭,把自己的打算說了一下,告訴他們她想進山看看那到底有哪些山貨。
瞭解清楚他們的品種後,再去採購一些這邊沒有的大料回來,找到穩定的貨源,把品種備齊全,城裡的特產鋪子就可以開起來了。
往後走開飯館的會越來越多,香辛料,木耳、幹菌子、還有海帶、海米這些買的人也會越來越多。這樣的幹雜小鋪,看著不打眼,卻是掙大錢的鋪子。
林蘭說道這想起往後走,再也不會像現在一樣,一到海椒成熟的季節,幾乎家家戶戶自己動手做胡豆瓣。
每戶人家都會做豆鼓,醃製鹽菜、以及各種小菜了,其實做這些賣,形成規模後也是大有錢途的。
現在灌裝消毒裝置市面上根本就看不到,慢慢來以後有機會再做,一口吃不成胖子。
林長有看著林蘭說:“我和你兩個哥哥也商量過了,明年我們想擴大養豬場,家裡就更忙了。你說開鋪子,我們對做生意的事又不懂,有些大料連聽都沒聽過。”
“我們打算這樣,把鋪子交給你打理,就像養豬場一樣,弄個股份。臘雞、臘鴨、板鴨……山貨,我們做好、收好送城裡,每年分紅利給我們就行了,你看行不行?”
林蘭以前也沒親手經營過特產幹雜店,只是和合作的那家幹雜店的老闆娘談的來,知道一些進貨的渠道。
見林長有幾人為難的樣子,想了一下說:“爸,要不這樣,我先幫你們把鋪子支起來,等生意上路,家裡去個人去照看鋪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