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詡果然沒讓劉備失望。
張繡對賈詡以“子孫禮”事之,言聽計從,從賈詡之謀投降劉備,遣子入質。
劉備表張繡為南陽太守,屯宛城。張繡感劉表收留之情,不願對劉表動兵,乾脆棄了宛城。
劉備也不怪他,只告訴張繡,自己也無意難為劉表,讓他將自己和劉表隔開即可,表張繡為騎都尉,令張繡屯兵於昆陽,舞陽二縣。
次日,玄德又宴請張繡等人,劉備親自敬酒,典韋手持鋼斧,立於玄德身後,張繡等不敢仰視。
劉備又不是阿瞞,雖然他也很好奇讓典韋掛掉的張繡叔母究竟是什麼樣,但他到底幹不出把人家叔母收為小妾的事情,主要是不敢。
賈詡以從張繡久矣,不肯輕離,劉備以朝廷的名義表賈詡為護軍中尉,賈詡這才跟從劉備。不然怎麼樣,劉備這是把他當成陳平來對待,他要是敢不答應,不怕劉備殺了他以絕後患。
得知了張繡叛變,劉表知道後大怒,這不是擺明了說自己不如劉備麼!他覺得自己以仁義待人,在張繡的叔父張濟死後,劉表也沒有趁人之危收編張繡的部隊,反而給糧草給地盤,結果就換來這麼個結果。
好在張繡也是個要臉的,不肯去打劉表,要不然劉表就上演了一場真實版的“農夫與蛇”,一定會成為千古笑柄!
於是,劉表一改之前的拖延,直接表示不肯前往鄴城為太尉,又將勸說自己的禰衡送到了江夏黃祖處。
不但如此,入荊州避難計程車人,聽說漢獻帝遷都鄴城,劉備又出兵潁、汝一帶,分封北上返鄉。
比如趙儼,字伯然,潁川人,避難荊州,與同樣來荊州避難的杜襲和繁欽一見如故,成為莫逆之交。
劉表,素聞趙儼、杜襲、繁欽之名,以貴賓之禮對待他們三人,多次請他們入仕。而趙儼認為劉表目光短淺,雖然顯赫一時,但終難成就大事,堅辭不就,同時勸說在劉表面前炫耀文才的繁欽遠離劉表,以免抱憾終生。
等到劉備迎漢獻帝於鄴城,傳召天下,趙儼認為“左將軍應期命世,必能匡濟華夏!”
又聽說了劉備出兵掃蕩潁川、汝南黃巾,便同杜襲、繁欽等人一起舉家北還。
劉備見之大喜,皆用之為縣令,以觀才能。
荀攸亦從荊州北返,劉備命他為尚書!
劉備掃蕩黃巾,陳王也出兵相助,劉備輕鬆掃蕩了潁川黃巾,斬黃巾渠帥何儀、劉闢等人,降服李通等地方豪強。又使李通屯於汝南西部郎陵與陽安,以防劉表,同時也防範張繡反覆。
汝南是袁氏老家,袁氏勢力龐大,劉備怕引起袁術懷疑,乾脆不去深入汝南,而是穿過陳國去鎮壓沛國、梁國等地的黃巾軍,斬袁術所舉的沛國相舒仲英,劉備自領沛國相。陳國相袁嗣本是袁術所舉,投降了劉備,劉備又舉駱俊為陳國國相,曹操為梁國國相。
至於魯國國相,順手就給了袁嗣。
過譙縣時,有許褚率壯士百餘人來投,劉備大喜,另其為典韋之副,拜為都尉。
等到劉備平定三郡黃巾,已經是秋收之後,袁術又遣人前來討要糧草,他是真的缺糧,手下士卒都在吃蚌蛤之類充飢。
劉備以軍糧不足推脫,只說已經派人去冀州等地運糧,請袁術暫且等待。
一來二去,劉備用運糧的名義,已經調動了精銳步兵三萬,精騎萬人至沛國。
這個沛國,就是三國演義裡面出場率頗高的小沛。
轉眼就到了建安二年,西曆一九七年。
袁術不顧手下一部分人反對,建號仲氏,乘龍車鳳輦,於郊外祭祀天地,登天子位!下屬稱臣,九江太守改稱淮南尹,諸如此類,比擬天子。
總算這貨多少要點臉,自稱仲家天子,仲即排行第二的意思。仲家天子大概是二皇上的意思,或者“九千歲”——!
總之,袁術給人的感覺就是過把乾癮,但他並未建國,既沒有露布天下,也沒有國號。
劉備按照約定,率兵入九江郡。
九江郡和沛國只隔著一道淮水,秦嶺淮河是中國南北的分界線,淮河以南的河流冬天是不結冰的,淮河以北的河流冬天是結冰的。而淮河本身結冰還是不結冰要看天氣冷不冷。恰好最近天氣還是比較冷的,劉備便率領大軍,人馬腳上都綁了稻草,從結冰的淮河上而過。
左右皆勸袁術,說劉備率精兵數萬入境,一定有詐!還請早做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