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194界橋之戰四

就連打了勝仗的袁紹,都震驚此戰之短促,轉變之迅速。更別提公孫瓚了,他在那裡目瞪口呆,幾乎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

原本公孫瓚和他麾下人馬,只看到己方騎兵氣勢洶洶的殺到敵方前軍面前,還以為勝利唾手可得。

哪裡知道,不過片刻功夫,這些騎兵便死傷一片,餘下的狼狽逃回。前後反差之大,讓人措手不及。

袁紹及時反應過來了,派遣主力壓上,從麴義進戰,直擊公孫瓚的本陣。

麴義越戰越勇,只憑藉著手中八百死士,一千強弩,就壓著公孫瓚數萬人馬一陣猛攻。

公孫瓚麾下人馬四萬,其實真正的精兵只有一萬餘人,剩下的新招募的新兵。

這些新兵,打打順風仗是沒問題的,但卻打不了苦戰,硬仗。

本來公孫瓚對此毫不在乎,他自認為麾下有精騎萬人,足以橫行天下。不想今日這萬餘鐵騎,居然被麴義八百步卒,一千強弩,打的大敗虧輸。

不過,公孫瓚畢竟是征戰多年的宿將,及時反應了過來,趕緊揮動旗幟,連連調兵遣將,想要穩住陣腳。

麴義勇不可當,連斬殺了公孫瓚麾下數員大將,斬殺兵卒不計其數。

公孫瓚的中軍立即動搖,麴義軍的氣勢則更加高漲。

麴義見機奇快無比,他以八百死士,強弩千人,來衝公孫瓚數萬大軍,靠的就是這一股子血勇之氣。見公孫瓚中軍已經開始動搖,舉起已經滿是豁口的大刀,大聲呼喝,勉力全軍向前猛衝。

乘著公孫瓚中軍處一時紛亂的時候,麴義麾下的軍兵,居然就趁機不顧生死的衝了上來!

此時,袁紹麾下主力也已經壓了上來,公孫瓚的本陣步卒,本就是勉強支撐,不過是麴義兵少,一時間不能盡全功。袁紹軍主力趕上,頓時將麴義的戰果擴大,趁機攻破公孫瓚的中軍。

後方的公孫瓚無奈之下,只得帶著尚能掌控計程車卒向後撤退,這一下子,公孫瓚軍更加鬥志全無,四散奔逃。

如果此時麴義放過公孫瓚不管,帶兵去多抓下俘虜,也是一場大勝。

偏偏麴義用兵,極其狠辣,見到公孫瓚人馬接亂,頓時又做了個膽大包天的決定,率領了麾下本部人馬,和一部分袁紹兵緊追不捨。

這時,公孫瓚靠著自己手下多是騎兵,速度較快,已經退至了界橋,回到了自己的大營之中。並且在這裡豎起自己的帥旗,收攏潰卒,公孫瓚軍也慢慢開始有了止住亂象的趨勢。見到麴義又帶兵追了過來,公孫瓚便依託大營,再次與麴義交戰。

公孫瓚一面派出了白馬義從上前,持弓攢射,來阻擋麴義軍。又分遣將校,想要將收攏的潰卒,在組織起來,也不用有多嚴密,能夠簡單的憑藉營寨迎敵即可。

見到公孫瓚就在不遠之處,幾乎都能看的清楚公孫瓚的身形、樣貌,甚至公孫瓚標誌性的大嗓門都能隱隱約約的聽到。

數十名被戰功和重賞,激發到眼紅的先登死士,在前軍將領帶領下蜂擁上前,正要遇到白馬義從,白馬義從皆是善射之士,此刻出手便是一陣箭雨。這數十先登死士頓時就被迎面而來的一陣箭雨,給射倒在地!

原本已經潰退的公孫瓚軍,在有了依託之後,又勉強形成了一道防線,麴義軍向前攻擊之勢,也一時受阻。

見公孫瓚連連派出將校,想要將潰卒組織起來,麴義心中一急。

一旦讓公孫瓚整理好的兵馬,在憑藉軍營防守,這一戰,便不能將公孫瓚完全擊敗了,甚至自己兵少,被公孫瓚給反撲了,也不一定。

麴義到底是兵少,除了他本部人馬之外,只有一小部分袁紹軍跟了過來。若是再有兩、三千人馬在手,麴義想要突破公孫瓚軍,就可以輕鬆不少。

只是,此刻戰場上各部都在亂戰,除了眼前的人馬,根本不可能指望其他人的軍隊。也許下一秒就會有人支援,也再過一個時辰,也不會有人前來支援。說到底,袁紹手下的人馬,對公孫瓚還是在心裡面有著幾分敬畏,下意識的去追殺潰兵,不敢來攻擊公孫瓚本人。

麴義知道,絕對不能公孫瓚緩過這口氣來,否則,倒黴的就是自己了。

想到這裡,麴義一咬牙,伸手從一名袁紹兵手裡奪過來一面大盾牌,用盾牌護住全身,大吼了一聲,合身一撲,猛的撞在了前面的公孫瓚兵卒身上。這一撞之下,麴義直接砸到了數人。

麴義前面一個士卒,手持著一隻長矛,見到麴義半跌倒在地上,下意識的刺了過來。

只是這士卒被麴義的殺氣所震懾,長矛來到麴義面前之時,早已經變得軟弱無力,麴義也不閃躲,就勢抓住了這隻長矛,將手中滿是鋸齒的環首刀砸在此人臉上,又舉起奪過長矛直衝向前,然後又是將一人刺死在當場……

眼前這人鮮血噴出,正灑在麴義臉上。麴義只是伸手抹了一把臉,以免遮擋了視線,便繼續衝鋒。麴義本就面目猙獰,此時渾身上下,都是鮮血,彷彿從地獄之中跑出來的惡鬼一樣恐怖,嚇個公孫瓚軍中的新兵,人人後退,轉身就逃。

麴義麾下部曲,見了自己主將如此悍勇,各個都只覺的熱血上頭,人人咬緊牙關,鼓起餘勇,再度向前上衝鋒而去……

公孫瓚手下的人馬支援不住,紛紛向後逃去,

後面的公孫瓚想要派出援軍,但是前進的路線都給敗軍給堵死了。不但如此,敗軍向後湧來,又將公孫瓚匆忙佈下的中軍給沖垮,又波及到後陣。 在後面督戰的公孫瓚見了,長嘆一聲,“兵敗如山倒,大勢已去。”

這時,公孫瓚所任命的冀州刺史嚴綱忽然對公孫瓚說道:“將軍,你快帶著白馬義從走吧,只要保住了這支騎兵,將來就還有東山再起之日。”

公孫瓚一愣,隨即問道:“那你呢,你怎麼辦?!”

嚴綱道:“我留在這裡,為將軍斷後。”

公孫瓚聞言,一時間愣住。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