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139二次討董

聽了孫堅的聲東擊西之計,劉備沉吟片刻,決定還是要按照歷史經驗行事,聽從孫堅的安排。

於是劉備對孫堅道:“文臺,你久歷戰陣,我不能及也,此計大妙。我雖不才,願為先鋒破敵。”

孫堅道:“玄德,上次擊董,我被徐榮擊敗,以為是奇恥大辱,這次擊董,還請玄德公把先鋒之位讓給我,讓我一雪前恥,玄德公你看可好。”

“哈哈哈……”劉備一陣大笑,“既然文臺兄要一雪前恥,我又豈能不成人之美。那我就在此,預祝孫將軍旗開得勝,馬到功成了。”

討伐董卓,乃是現在天下矚目的大事,只要孫堅能取得勝利,立下戰功,自然可以名揚天下。劉備將先鋒之位讓給孫堅,可以說給了孫堅一份大人情。只不過,劉備明白,刷點聲望是刷聲望,但也沒有必要出死力,天下已經不同了,聲望雖然必不可少,但也不能全靠名聲,就把先鋒讓給了孫堅。

果然,孫堅見劉備同意了由他做先鋒,大喜過望,說道:“多謝玄德成全,出兵之後,軍中不可飲酒,你我今日且先歡宴,不醉不歸。”

“好,不醉不歸。”劉備大笑著應道,心中暗想,你孫堅願意打前鋒,那好,我成全你,反正死的都是你的兵,我還是悶聲發大財的好。

孫堅的聲東擊西之計,佯攻和主功的方向,自然也不是平白無故選的。

從潁川出發,進攻洛陽,距離最近的自然是走轘轅關。只是轘轅關太過險要,關處鄂嶺坂,少室山上,道路險隘,有彎道十二,迴環盤旋,將去復還,故不可取。若是孫堅和劉備說他們想進攻這裡,董卓多半也不會相信。

而伊闕關則不同,伊闕關,即洛陽南龍門山和香山的闕口,兩山夾峙,伊河穿流其中。東周時,為京都南面的重要關隘,是洛陽南下,汝穎北上的必經之道。為洛陽八關之一,其間山谷相連,自古為防守要地。

也只有進攻伊闕關,才能讓久經戰陣的董卓相信,否則,劉備和孫堅隨便出兵攻打一個地方,董卓也未必就會中計了。

而孫劉二人,真正的目標是太谷關。

太谷關,又稱大谷關,在嵩山與龍門山間的峪谷口處,谷深三十里,深谷兩側,溝壑縱橫,溪水潺潺,群峰削立,灌木叢生。此谷為洛陽京城正前方的一道門戶。此關東西有牛心山、牛嘴山、老羊坡、歪嘴山、大風山等,峰巒起伏,形勢天然。

戰時這裡可埋伏重兵,斷絕南北交通,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

孫劉二人,先出偏師一路,佯取伊闕關,而大軍則實奔太谷關,只要突破太谷關,則洛陽半日可至。

孫堅手下諸將,大半都是孫堅的親戚、宗族。亂世之際,帶兵攻伐,在用人上,不管是誰,肯定都是首先選擇用自己信得過人,而親族之人,天然受到信任。所以孫堅是這樣用人,曹操也如此用人,袁紹、袁術都是如此用人,實在是無可厚非之事。

表面上看,唯有劉備不同,其實劉備不例外,其用人也是如此,只不過劉備親族不多,這也是劉備早期多敗少成的原因之一。

按照慣例,出發之前,劉備與孫堅兩人先聯名寫了一道檄文,通傳天下的四方諸侯。

在檄文中,劉備與孫堅二人表示,董卓禍亂超綱,擅殺百姓,天怒人怨,天子西遷,所以孫堅、劉備二人再起義兵,二次討董,先復洛陽,再取長安,迎天子東歸,重振朝廷,再興漢室。

然後又在檄文中,做出了一次戰略欺騙,表示要聯合袁術,先到魯陽,然後與袁術合兵一處,共同出兵,討伐董卓。

最後,又邀請四方諸侯,都出兵前來相助,結果自然是應者寥寥。

河內袁紹聽說了劉備與孫堅再次起兵討董,又明顯表現的要以袁術為主,不由得怒氣勃發。袁紹與袁術雖然是兄弟,然後素來不和,袁術以為袁紹母賤,乃是庶出,因此總是看不起袁紹,袁紹對此也是懷恨在心久矣。

此次討伐董卓,袁紹是此次討董聯軍的盟主,但是從去年到現在,袁紹一直龜縮河內,又被董卓偷襲了一把,損兵折將,河內太守王匡被打的全軍覆沒,現在更加沒有了討董的心氣。反而是袁術,得了孫堅之助,雖然戰敗,但是屢敗屢戰,屢屢起兵討董,風頭一時無兩,蓋過了袁紹。

不過袁紹此人喜怒不形於色,外人倒也看不出來什麼。

而且袁紹此時,也沒工夫來管劉備和孫堅的事情,冀州牧韓馥屢屢剋扣袁紹的軍糧,想讓袁紹的兵馬無糧自散,袁紹因此憤恨不已。他與心腹幕僚商議此事,南陽人逄紀對袁紹說道:“將軍要成就大事,現在卻要仰人鼻息,依靠別人提供的糧草!如果不能佔據一個的大州,連自己都難以保全。”

郭圖也說道:“董賊不過是癬疥之疾,而冀州才是心腹之患。董賊無道,其軍雖強,然早晚必亡,不足為懼。將軍若能得冀州,舉河北之眾,南下而擊賊,何愁董賊不平,漢室不興,此恆、文之業也。”

袁紹無奈道:“冀州兵強馬壯,而我軍糧草不濟,士兵們連飯都吃不飽,如果在倉促之間,貿然對冀州發動進攻,不但難以取勝,只怕連最後立足之地都沒有了。”

逄紀微笑著對袁紹說:“將軍大可放心。韓馥是個沒用的人,咱們不用強攻,只需略施小計。定叫讓韓馥將冀州拱手相讓於將軍!”

袁紹問道:“計將安出?”

逄紀道:“將軍可與公孫瓚相約,引他起兵南下,攻打冀州,約定事成之後,與公孫瓚平分冀州。公孫瓚定會起兵前來,公孫瓚素來善戰,韓馥必

然不是對手。到時候,將軍只要派出使者,對韓馥陳說利害,韓馥必然會讓位於將軍。將軍則可佔據其位。”

許攸道:“果然是妙計,只是越是在這個時候,將軍越不可失天下之望,還是應該響應孫、劉二人,出兵討董。”

於是,袁紹也出兵五千,不過也只是屯兵於河內,威懾洛陽,並未有再進一步的行動。

孫堅先命自己的侄子孫賁,率領一千人馬,民夫五千,大張旗鼓,打著孫堅的旗號,假稱是孫堅親自領兵,出發進攻伊闕關。

孫劉二人,則統領大軍,直撲太谷關,孫堅親自為先鋒在前,劉備在後。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