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伯長出列!現帶領你隊成員,即刻向敵軍發起進攻!”
本以為大夥一起衝鋒,可沒想到關將軍只派了自己一隊出列,站在關羽身後的譚伯長當場露出了困惑之色
“將軍,就、就我們一隊去啊?”
“嗯!由你隊作先鋒,大軍隨後就到。譚伯長,你們速速出征吧!”關羽不容置疑的回道。
譚伯長乃是軍中的一名百夫長,他所帶領的小隊滿編只有一百人。
在之前幾次交戰過後,他們隊裡有二十多人負了傷,目前無法參戰,所以實際兵力只有七十幾人。
此刻,聽關將軍讓他們七十來人打頭陣當先鋒,譚伯長的心裡立刻泛起了嘀咕。認為他們此行是凶多吉少,很可能一去就回不來了。
但身為一名軍人,軍令不能不從!
即便有此擔憂,他也不能臨陣脫逃。暗歎一聲“倒黴”後,只得硬著頭皮帶著他七十多名部下,快速向前衝去,目標直指華興部隊。
至於關羽為何會如此行事,說白了他還是想要探探敵軍的虛實。
明知兵力懸殊,可華興竟然放棄了逃生,主動留在場內要與自己一戰!
如此“愚蠢”的舉動,實在是令關羽有些捉摸不透,總感覺對方還藏著什麼後手。
所以,在搞清對方的用意之前,關羽並不打算輕舉妄動,便派了一小隊人馬前往試探,就是想看看對方到底是何圖謀。
半分鐘後,譚伯長率領的七十餘眾抵達了敵軍陣前。
由於他們兵力本就不多,再加上心裡比較虛,所以從上到下沒有一人敢全力進攻,人人都用長戟遠遠試探,戰鬥看上去一點也不激烈。
而華興軍則一如既往的擺出了他們最擅長的方圓盾陣。
見對方並不打算用力猛攻,華興也就沒在安排突刺,只讓外圍兵士舉起盾牌,將敵軍隔在了陣外。
見譚伯長一路順暢的跑到了華興陣前,並跟對方展開了搏鬥,站在不遠處的關羽才稍稍踏實了一些。
對華興剛才那一系列奇怪的舉動,關羽其實也有他自己的分析。
在他看來,如果華興真藏有“後手”的話,那無非也就以下三種
第一,附近有伏兵;
第二,想利用城內的弓兵襲擊自己;
第三,附近可能有陷阱存在。
先說第一條伏兵。
就目前他們所在的區域來看,絕對稱得上是一馬平川。
方圓百米之內沒有任何掩體存在,要說最近的掩體,就是位於華興身後大約六七十米處的城門了。
若將伏兵放在這麼遠的地方,是很難發揮效力的,所以伏兵一項應該不太可能。
第二,再說說弓兵的射程。
關羽目測之下,兩軍交戰之處距離城門至少還有六、七十米。
如果是普通的軍弓,就算站在城牆上發射,也很難飛這麼遠。
就算有個別箭矢能碰巧抵達此處,那也早就失了準頭,羽箭掉下來時絕對是敵我不分。
所以在關羽看來,在這個距離下利用弓箭發動伏擊,似乎也不太現實。
將這兩點排除過後,就只剩下最後一條陷阱了。
此地本是華興的地盤,要設陷阱並不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