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
時光荏苒、轉瞬間,衛圩已經長大、上學了。做為“含在嘴裡怕化,放在頭上怕嚇著”的母親,桑梓馨將面臨著教育孩子的大問題。
開學那天,她把衛圩送到學校。而在去學校的途中,桑梓馨對不熟悉道路的兒子。囑咐道:“要記住,上學就走這條路,要靠右邊兒走。”衛圩揹著書包,一邊走,似乎一邊記著媽媽的話。他四下張望的樣子,還是蠻可愛的。她盯著兒子想。然而,每每向前走時,衛圩不斷向母親發問。桑梓馨一邊回答,一邊關注著兒子的一舉一動。
校門口的人很多,每個家長都來送剛入學的新生。她把衛圩交給在門口迎接的班主任。老師很熱情的把學生領過去,並且告訴她:一年一班。桑梓馨高興的認為:一班的老師都是學年組長。自己的孩子能到這兒個班,也許是一種運氣……她索性不再繼續想了。
衛圩上學的熱情很高。第二天,他就自己上、下學了。桑梓馨還是不放心,她老遠看著出入學校的學生,卻見不到幾個送孩子的家長。衛圩上學己經超過兩週了,桑梓馨一連跟了兩週,才打消自己的念頭。而過後,時不時的,她還是想看著孩子上下學的樣子。孩子大了,應該有自己的空間和獨立性。同時又是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分辨能力;認識能力的好機會。然而她始終怕兒子有……她知道自己不應該這麼想,而她就是靜不下心來。於是,每天晚飯後,她總要對兒子進行教育,直到把兒子說煩了,她才作罷。在這段時間裡,衛圩由開始的班級前幾名,下降到中等生。桑梓馨問兒子,問題到底出在哪兒?衛圩沒好氣兒的說:“都怪你,整天瞎叨叨。”聽到兒子的話,她開始反思自己,又反覆的問著:這麼做是對還是錯?在如何對待兒子的問題上,她一會想:孩子穿多了,還是穿少了?是否按照上、下學的道路走?上課時,他注意聽講嗎?學習成績上去了嗎?能不能跟上?凡此種種,桑梓馨只有把“操心”改掉,才會使衛圩在沒有外來干涉、多餘的影響下,才會順利的完成一年級到二年級的跨越。桑梓馨在家長會上,終於放下了所有的想法和做法。她在家長的經驗中,學到了如何引導、教育孩子的經驗和教訓。
衛圩在上三年級的時候,換了班主任。新班主任對班級的學習和管理一一無論是班級的學習、紀律、勞動和生活秩序,包括學生的學習氛圍,對待學生的態度。衛圩由不大適應上升到壓力。幾周後,班主任看了前任老師的評語後,對學習下降的衛圩嚴加苛求。本來就不服管的他,學習成績更上不去了。下學期開學,老師對怎麼也提不起來的衛圩,採取放任的態度。也許,這是督促學習的另一種方法。老師想。然而,這種方法用在衛圩身上,果然受益非淺。儘管如此,他的學習成績,怎麼也趕不上從前了。面對不爭氣的兒子,桑梓馨更坐不住了。
放學回家的衛圩一直不讓媽媽輔導,並且他也沒了一、二年級的學習熱情。儘管桑梓馨每時每刻都沒有放鬆看管。但是她只是注重說教,並沒有實際意義上的東西。她再說下去,衛圩開始激烈的反駁。這樣一來,桑梓馨卻不知如何是好了?
這天,老師突然打來電話:衛圩沒有到校上課。桑梓馨放下電話,腦袋“嗡”的一下。她放下手中的工作,來到母親家裡。只見衛圩在姥家的桌子上,安靜的寫著字。火急火燎的桑梓馨還是訓斥道。“兒子,你怎麼能逃學呢?還想不想學習了?”
看著發脾氣的母親,衛圩只是眨巴著眼睛。他仍然坐在桌兒前。“你說話呀,到底咋回事兒?”她很生氣,但語氣並不是很重。
衛圩停下手,把書本裝到書包裡。“老師總批評我。”
“說你,是為了你好。”桑梓馨說:“老師批評學生有什麼不對,你就不上學了?”
“孩子,你媽說的對。”方華看著若無其事的衛圩,和急得火上房似的女兒,她說:“逃學是壞孩子的事,衛圩哪是那樣的學生,快讓你媽領著上學吧。”
“這能是一個學生的行為嗎?得“淘”到什麼程度,說不上學就不上學。”桑梓馨說。
衛圩聽著大人的話,不以為然的說:“不許老師課堂上說我。”
“……越來越不像話了,你做的不好,還不讓老師說。”
“老師在嘲笑人。”衛圩說。
“媽,你看,怎麼說他都嘴硬。”桑梓馨無可奈何的說。
方華看著堅持的衛圩,似乎也沒有什麼好說的了。“……先去上學吧。”
沒有什麼辦法的她,只好送兒子上學。
“媽,不讓老師再說我。”衛圩強調著。
桑梓馨聽著兒子的話,一點想法都沒了。面對兒子,“你是讓我和老師說吧?”
衛圩很快就點頭了。
“你這孩子……”桑梓馨嘆了口氣。
這樣難以啟齒的委託,也不知桑梓馨是怎麼和老師說的。反正,這個學期總算讀下來了。
班級開家長會的時候,桑梓馨在地區彙報工作,沒有趕回來。衛大平去參加兒子的家長會。衛圩知道後,堅決不讓爸爸參加。衛大平問兒子,他吞吞吐吐的說:“……不好。”
“你簡直是……”衛大平氣憤的說。“天底下沒有你這樣的孩子,嫌棄自己的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