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對於衛圩來說,家庭、或者是帶管他的人,都會對他有潛移默化的影響,而這種影響將會伴隨一生。無論是性格、脾氣、秉性……老話有:三歲看到老。起碼桑梓馨是這樣認為的。
自從衛圩出生,到桑梓馨產假後上班,他就由奶奶帶著,如今是姥姥帶他。這樣的看管模式,或多或少對孩子的成長……同時也是桑梓馨和衛大平所期盼的。
然而,和父母住對面屋的幾年裡,他們與父母和諧相處,沒有拌嘴,沒有紅過臉兒。特別是婆媳關係,無論是家裡人,還是左鄰右舍,人們都承認桑梓馨和婆婆的關係。儘管婆婆的埋怨和不實之詞對桑梓馨有過“傷害”,但她從不作聲,或者是進到屋裡,任憑婆婆自己說下去。桑梓馨想,生活、過日子哪有舌頭不碰腮的,只要自己做好了,就不要聽那些閒言碎語。婆婆畢竟是長輩兒,還是丈夫的母親,和親生父母沒有兩樣。桑梓馨並不像大哥大嫂、二哥二嫂那樣,和父母拌了嘴、吵了架,鬧得不像一家人後就搬家。而桑梓馨和婆婆住的這幾年,大哥大嫂、二哥二嫂卻說,不知弟妹這幾年是怎麼過來的。“我們很難做到弟媳婦兒那樣。”他們深有感觸的說。
住在一起的時候,每天早晨衛圩從西屋到東屋,衛慶豐總會和孫子親近一番,而爺孫倆的舉動特別使人高興。但是這種狀況並沒有持續幾年。
桑梓馨有了買房、租房的念頭後,她的同事就說:親戚家有房子閒著,但不知是租還是賣。桑梓馨很感謝同事的幫助,可是對她仍是喜憂參半,自己還差點兒買房的錢。而桑梓馨讓同事幫忙的事兒,轉過天就有信兒了。今天她和同事忙完了工作便一起來看房。
這是兩間獨門獨院的平房,房前有個園子一一茄子、柿子、辣椒……在很直、很乾淨的壟上競相生長。從園中,可以體現出主人的耐心和喜好。而房東的年齡和桑梓馨相仿,五官端正,面目清秀。他熱情的招呼著表姐和桑梓馨,同時開啟了房門。屋子很乾淨,傢俱佔著一面牆,旁邊是寫字檯和兩把椅子,炕上鋪著嶄新的纖維板。“郝姐你看,窗戶的光線多好。”桑梓馨一邊對同事說。她的這句話,郝姐心裡就有數了。
“傢俱你拿不拿走?”郝姐直截了當的問表弟。
“不拿。”房東爽快的回答。
“表弟,她是我最好的姐妹,人好、隨和又能幹……說個準確的價。”房東看著說話的表姐,笑了。
“真就這個價?”桑梓馨卻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於是,她驚喜的和同事、房東說。“那就差不了多少了。”桑梓馨一高興,把心裡話說出來了。她有些不好意思的說,“郝姐,你們先嘮著,我一會兒就回來。”
她走後,郝姐把桑梓馨買房的情況和表弟說了。房東很實在也很大度。“差點就差點吧。”
“太好了,一會兒你親口和她說。”郝姐說。同時,她誇表弟不拘小節,為人仗義。
桑梓馨回來的很快,進屋馬上從兜兒裡拿出錢來,一邊難為情的說,“這是……你查查,剩下的……”
“……就這些吧。”房東掂著手裡的錢,爽快的說。
“那可不行,房價己經夠低了。”桑梓馨急切的說。“剩下的……”
“別急,姐給你墊上。”郝姐接過桑梓馨的話,說。
“姐,不用你。”房東很坦誠的說。
“那麼,我給你留欠條,半年期限吧。”桑梓馨高興的說。
在最為平常的交往中,兩姐弟的言、行,深深地感動著她。
下班回到家裡,桑梓馨就把買房的事和丈夫說了。衛大平並沒有想到這麼快,他讚揚媳婦雷厲風行的能力。第二天休假,他就迫不及待的來到自己的家中。他很喜歡獨門獨院的房子,很用心的把裡外收拾個遍。然後又澆了園子。臨走的時候,他把前後左右仔細看個遍,才鎖上門。回到家他對媳婦說,“房子時間不長,保護得很好。”
桑梓馨聽著丈夫的讚揚並信心十足的說。“明天我們可以搬家了。”
“明天搬家。”衛大平說完便開始歸攏東西。他又來到東屋,把搬家的事和父母說了。父母卻感到驚奇,但沉吟後,父親說:“搬出去也好,房子找好了?”
“買好了,都收拾好了。”衛大平很自豪的向父母報告了買房的事。
衛慶豐很佩服兩個孩子,沒用家裡的錢就買好了房子。“小圩去哪?”衛慶豐還是問了孫子的情況。
“然後再說吧。”衛大平並沒有正面回答父母,因為他現在也不知道由誰來看管兒子。
母親沒有說話,也許衛大平能猜到母親的心思。三個媳婦中桑梓馨是唯一沒有和她拌嘴的兒媳婦,又是唯一與她相處這麼多年的兒媳婦。作為兒子,他理解父母此時此刻的心情。而桑梓馨和衛大平為了不讓兩位哥哥、嫂子有其它的想法,才決定買房。
這麼多年,母親沒少為難媳婦,雖然媳婦不說,自己的心裡也不是滋味兒。這回好了,有了自己的房子。父母的身體硬朗,並無憂無慮,作為兒女的也就放心了。衛大平想。
搬家那天,桑梓馨讓衛大平的兩位哥哥過來幫忙。他們欣然的來了,並且來的很早。“祝賀弟弟、弟妹喬遷之喜。”
“同喜,同喜。”衛大平也和哥哥客氣起來。吃完早餐,把所要帶的東西裝到了車上。人們這才知道,只把三口人的衣服和一些小物件裝上了車。傢俱、米、面、油,還有些東西都留下來。父母讓他們拿著,過日子啥都用得著。無論父母怎麼說,桑梓馨說啥兒也沒拿。搬東西的時候,婆婆跟著忙前忙後,告訴這個別忘了,那個別落下。
“媽,剩下的就不帶了,留著您用吧。”聽著兒媳婦的話,婆婆的眼睛溼潤了。臨走的時候,她把幾個孩子送出去很遠才回到家。
來到了新家,把車上的東西拎到屋裡。大哥、二哥都說地點好,房子好,價格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