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裡水流平緩,水深也很高,在那裡卸貨不成問題。
解決了這些零零碎碎的問題,歷時十七天,三座立窯終於燒製出了足夠的磚頭,夏林又在帝都的石匠行會聘用了十位工匠,讓他們和矮人用這些紅磚與水泥砂漿搭建輪窯的窯體。
&n,寬6.8m,長12.6m的輪窯徹底搭建完成,夏林終於是舒了口氣。
他設計的簡易輪窯共有十二道門,八個窯室,在燒磚時,可以進行輪換燒製。兩個窯室乾燥,兩個窯室預熱,兩個窯室燒製,兩個窯室冷卻。
在一批紅磚燒製完成之後,就可以將火焰順著環形窯道移動到下兩個窯室旁,正在冷卻中的窯室內會因為對流傳熱吸入冷空氣,在焙燒帶加熱成熱空氣進入預熱帶和乾燥帶。
透過這種方式,火焰在窯道中輪轉移動,八個窯室就可以不斷出磚,一批兩個3.4*2.8*2.6m大的窯室,就可以出磚四萬塊。
一天四萬塊磚,夏林覺得只要磚坯和燃料跟得上,自己的工業園區馬上就要完美落地。
為此他又擴大了制磚工人的規模,使他們的總人數達到了兩百人,同時還開發了一個新的工種,那就是前世耳熟能詳的搬磚工。
輪窯一輪燒製需要四天,在一天的時間裡,搬磚工需要將四萬塊燒製冷卻好的紅磚搬出窯室,同時將同樣數量的制好的磚坯搬運到窯室內按照豎直橫錯的方式整齊地碼好。
這個過程肯定不能讓夏林手下的直系員工來幹,自然就只能聘用搬磚工。
每一百塊磚三個銅比斯,這個工作強度比制磚更高,但收益也更大,身強體壯的熟練搬磚工,一天搬運一萬塊磚都是輕而易舉。
就算貧民窟的人營養狀況不行,三四千塊磚也是能夠達到的,而那就意味著上百銅比斯的收入,在貧民窟可謂是第一高薪工作了,很多小地頭每天都搜刮不出這麼多錢。
因此當夏林開始招聘之後,連他手下不少員工都動了心,只不過想了想他們雖然只拿著50銅比斯的薪酬,但輕鬆程度完爆搬磚工,而且還是“入了檔”的人。
按照夏林給他們畫的餅,將來他們就是工廠的管理人員,薪酬還會再提升一次,又何必去搶那種每天都累到虛脫的工作?
在工程量巨大的輪窯完成建設同時開始生產的時候,夏林設計的立窯水泥也已經開始生產這種各種建設都必不可少的原料——水泥。
水泥的燒製方法極其簡單,用黏土加水與石灰石、石膏、細砂和成泥漿然後送到磨盤裡面研磨,然後再進行乾燥,達到粘稠的程度後與木炭粉混合成直徑1030mm大小的生料球,晾乾後與木炭塊送入立窯煅燒。
煅燒後得到的就是水泥熟料,不過水泥熟料想要達到良好的使用效能,還得有一道粉碎磨細的工序,夏林為此設計了一個簡易的臨時性磨細裝置。
在磨盤外套上一個頂上有蓋的木板箱子,外接一個管道和成料箱,另一側接一臺鼓風機,上方則是一個風車磨盤的傳動裝置。
這樣一來兩個人透過傳動裝置轉動磨盤,另一個人手動鼓風,就可以將磨盤磨細的水泥粉塵吹如管道在成料箱中沉積下來,從而源源不斷地得到成品水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