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竊取大清> 第二十三章 秋闈(1840年)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十三章 秋闈(1840年) (1 / 2)

貴州建省之前,無權開科鄉試,考舉人要遠道去四川應試。建省後,也未設立鄉試,貴州生員改為到湖廣考試,後又改到雲南考試。由於貴州生員赴鄰省考試,山高路遠,極為不便。到明朝嘉靖九年(1530年,在京城擔任戶科給事中的貴州思南人田秋就向朝廷上奏請在貴州設鄉試科場。

這個時候的人,進一趟縣城都是出遠門了,更別說去省城趕考。

全省各地的學子浩浩蕩蕩地往省城趕,就為了這三年一次的鄉試。

能不能魚躍龍門,成為“舉人老爺”就靠這奮力一搏了。

因為路途遙遠,一些偏遠些地區的農家子弟,趕一次考就要負債累累!

而路途上,還可能出很多意外。比如有些劫道的,就最喜歡對趕考的學子下手。畢竟這些學子身上肯定是帶著銀子的,沒有銀子,趕什麼考!

吳韻林這次去省城趕考安全上是有保障的。梅濟鼎約了他結伴同行,梅濟鼎的行李不多,只有一個木箱子和一個包袱,不過是些書籍和筆墨紙硯以及一些換洗的衣服,吳韻林就不同了,書童阿呆連點心茶葉藥物都帶上了另外還有三個衛兵以及阿呆。

看到梅濟鼎好奇的眼神,吳韻林有些不好意思地說:“是家中爺爺,總擔心我在路上吃不好喝不好,還怕遇見劫道的又備了些仁丹,以防水土不服。”

吳韻林笑了笑,轉移了話題,和梅濟鼎討論起學問來。兩人就騎在馬上,一問一答地出題測試,時間倒是過得快。

一路上可以投宿的客棧都是人潮湧湧,吳韻林第一次知道原來本朝有那麼多讀書人!

“歷年來積壓的秀才們,只要還沒死心的都要參加鄉試,這一省之中,怕是有幾千上萬了,這麼多人競爭這幾十個舉人名額,我都有些心虛了。”梅濟鼎站在客棧門口,對吳韻林感嘆。

吳韻林也被這老老少少的趕考秀才們嚇到了,饒是他一向自信,此時也不由得在心裡求了一遍滿天神佛。

正尷尬著,阿呆回來了,說是訂了三間上房,梅濟鼎和吳韻林一人一間,他們幾個人擠一擠。

其他的人聽了,就詫異地說:“我們剛剛問已經沒有房間了啊?還準備去附近村莊碰碰運氣能不能借宿呢,怎麼還有房間?”

阿呆笑了笑,說道:“我們加了錢,就有了。”

梅濟鼎笑道:“如今趕考的人多,客棧漲價不說,就是民居也不是那麼好投宿的。不少人都只能在土地廟這些地方投宿呢。”

吳韻林聞言,默默地祝那幾個他們好運了

好不容易到了省城,同樣要面對住宿的問題。倒不是說省城住不下這些考生,而是省城居,大不易啊!

客棧的費用,只有比府城更貴的!

當然,各府的考生也可以去找自己的同鄉會館住宿。但是同鄉會館條件比不上客棧不說,房間也有限,沒有一點人脈關係的,還爭不上呢!

吳韻林自然沒有去同鄉會館和別人爭。出門前祖父可是給了他不少銀子。

銅仁府的考生都聚居在城北的一家客棧裡,這家客棧的東家和掌櫃都是銅仁府人,到處是熟悉的鄉音,大家心裡也踏實些。

到了八月,關於鄉試的種種規定也出來了。比如具體入場時間、出場時間,這些都是要牢記的。

另外,鄉試是自帶食物的。

“難道不怕帶食物的夾帶作弊?”有考生就嘟囔:“我聽說有些厲害的,就是米粒上都能寫字!”

“在米粒上寫字的,也得有個西洋鏡才能看得清吧?西洋鏡是不能帶進考場的,你放心!”另外一個考生就說道。

西洋鏡指的是放大鏡。

梅濟鼎說道:“這是為了防止有考生買通伙房的人作弊。讓考生自帶食物,檢查是很嚴格的,你要是帶了糕點,都會給你捏成粉末。”

梅濟鼎已經參加兩次考試,很懂行。

大家聽了也都理解了。

反正規矩都是一視同仁的,又不是隻針對自己一個!

至於說規矩不合理?

還沒考上舉人呢,哪敢對鄉試規矩說什麼?就算中舉了,讀書人等級分明,豈敢輕易說上官的不是?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