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今年小學四年級已經讀完了,等於取得了“初小”的學歷,等到明年讀完五年級拿到“高小”的學歷,她就可以上初中了。
其實這時候很多人連“初小”都上不完,就回家幹活的都有,對於讀書很多家長都不看好,說讀那麼多書沒有用,還不如回家放牛、做農活,至少還可以飽肚子。
這個年代就是以吃飽穿暖為目標,哪有讀書學知識的意識,像她爸爸這種就是中了媽媽的讀,班上跟她差不多一起還在讀的,大部分都是朝著她媽的意思走,覺得她是城裡來的說的話應該沒錯。
還有就是,讀完初中以後就可以教小學了,奮鬥好的話去中心小學當老師,那可是公辦老師,薪資待遇都不錯,至少比挖地種田來的好,反正平時上上課,放學放假的時候就可以回家幫忙。
這時候小學實行五年制,中學實行二、二制(初、高中各兩年),初中高中都是在鎮上,就在一所學校裡面,隊長家的大兒子就在那讀高中,在考上大學後,村長逢人就笑呵呵地,把他兒子一陣猛誇。
猶記得前世的時候,明年的六月初他家的兒子就參加了高考,還是考的市裡最好的“南開大學”,這些都是聽村裡人說的,當時他就是村裡的驕傲。
不過後來她才知道,他只不過上的“工農兵大學”,根本就不是靠他自己考的,只是剛好符合條件而已。
這時候的大學還不錯,免費讀還包分配,可能是剛剛恢復大學不久的原因吧!總之有條件的都去讀了,沒條件不符合資格沒錢的都沒去,她當年也是覺得太費錢了,還不如下海撈金來的快。
“可是……你媽那裡……”一直以來家裡都是妻子做主,他只負責幹事,不讓她做農活其實妻子的話也佔主要的原因。
女兒說的話讓他猶豫不決,他也不知道到底該不該答應。
“來自羅坤的幸福指數加十分。”
懶洋洋的聲音從腦中傳來,這一次沒把銣初給嚇到。
“孩子表叔支援你,有這個意識很好,不過你也要聽你媽的,幹活、讀書兩不誤,上午幫家裡做做事,下午就做做作業,以後上大學了,拿個鐵飯碗,這一輩子就不愁了。”
以前羅坤對於兩個孩子也是這樣,根本就不管他們,反正兩個都是兒子,再大一點學個手藝也行,現在裁縫、木匠、石匠、鐵匠都很吃香,有活幹活,沒活在家種田也能有飯吃。
就上一次聽到表弟媳婦兒說了,現在恢復大學了,招生目標就是隻招“工農兵”,他們也佔了一個。
兩個孩子今年就已經初中畢業,再讀兩年高中,就可以讀大學了,再苦也是苦這兩年,大學不僅不要錢,聽說只要一畢業,就可以包分配,工資至少都是十來塊,這麼好的事,能讓孩子們去外面闖一闖,肯定比種田好。
“我說羅哥,你這思想是哪來的,以前不是不贊成讀書,現在怎麼滿嘴都是書呀書的。”
對於這個老表的轉變,銣文強感到很奇怪,以前生產隊的人都笑他,一個反正要嫁出門的女兒,供她讀那麼多書做什麼,還真能當個知識分子不成,累死累活掙個幾塊錢,一上學就沒了,以後結婚了指不定能給他拿多少,這賠本的買賣,他還做的憨有勁。
當初這個老表也這麼認為,當初還勸不要花錢供女兒讀書,這以後讀了也白讀,用都用不上,還不如喂一點雞鴨鵝,賣了錢可以補貼家用。
“還不是弟妹說的,我覺得她說的的沒錯,還是讀書好,這以後滿肚子的墨水,在單位上點班多舒服。”
無論兒子女兒,讀書出來,拿了一個鐵飯碗,以後找物件也好找,反正土地也在,不上班的時候還可以回來乾點活。
“不說了不說了,我要去把我家的田坎築一下,這場雨不知道有多大,千萬別給我把這些稻穗給打斷了。”
天氣悶熱的讓人心煩意亂,這種時候就是暴風雨來臨的預兆,還有一個月就可以收了,希望老天爺一定要睜睜眼。
“你們兩個還不幹活,在這裡擺農門陣。”
銣初看了一眼,眼睛跳了跳,這大熱天的這個人穿箇中山服,他不熱嗎?
中山服設計的十分古板,加上領口是緊閉的,顯示出極度的保守,一度成為政治家的標配,這個年代穿這衣服的一般都是幹部這些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