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帝都。
人心惶惶。
大街上的行人,行色匆匆,臉上都帶著緊張和慌亂的神情。
南北義軍勢如破竹的訊息,已經傳遍了吳國帝都。
更加讓帝都百姓痛恨的是,朝堂之上,袞袞諸公,內訌不止。
不是昨天爆出大司農攻訐御史大夫,就是今日威靈伯大鬧金鑾殿,總之就沒有一天消停下來。
連朝廷內部都不團結,還怎麼對抗南北義軍?
整個帝都的百姓,都對朝廷丟失了信心,甚至有儒生口放狂言,讓他當三公,都比朝堂上的那群廢物強。
對於民間的非議,紀天賜並沒有出面解釋,只是冷眼旁觀著帝都中的亂象。
朝堂之上的內容亂象,是他故意讓三公九卿配合演出的,目的就是引出那些表面上恭恭敬敬,實則心懷怨恨之輩。
紀天賜費盡心思演著一出大戲,效果斐然,果然讓他勾引出了一條大魚——儒家。
當今儒家祖庭位於齊國,南北義軍中的北義軍背後有齊國的支援,儒家參與其中,紀天賜自然不感到意外。
只是,對於儒家的背叛,紀天賜感覺到一絲可惜。
曾經,自己和儒家走的非常近,差一點就聯手了。
想當初儒家的萬松書院各種鼓吹自己,差點把自己吹捧成千年一出的上古聖王,紀天賜也一度有了招攬儒家的想法。
只是後來由於萬松書院的矜持,以及寒山觀的主動投靠,紀天賜才和儒家漸行漸遠。
如今更是到了勢如水火的程度。
萬松書院,也成了吳國反對派的聚集地,每天都會魑魅魍魎在萬松書院中聚會。
萬松書院的背叛,讓吳國少了數名大宗師以及上百名宗師的戰力,但是這並不妨礙紀天賜喜悅的心情。
因為這幾個月來,由於羽化果和玄天靈果陸續培養出來,吳國的大宗師,出現了井噴的狀態。
像一直忠於自己的魏延風、玉陽子、平陽子甚至連林大通之流,都晉升大宗師。
短短几個月,吳國就多出了十幾名新晉升的大宗師,讓紀天賜一度感覺,大宗師是不是貶值了。
青丘山諸位長老的傷勢,也基本痊癒,只有那三個掉落境界的倒黴蛋,估計這輩子都無法恢復大宗師境界。
目前的吳國,可謂是兵強馬壯。
紀天賜粗粗一算吳國大宗師的數量,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
吳國目前的大宗師數量,已經超過六十人了,青丘山、神農谷和鯤島,三方勢力加起來將近三十名大宗師。
由於蘇芷菁的內附奏章,有部分高手也陸續效忠吳國,即便南北義軍鬧得再兇,這些邗國武者見識到吳國的高階戰力後,堅定相信南北義軍,不堪一擊。
這些邗國投靠的大宗師,就有將近十人,至於越國投靠的大宗師,則少了非常多,只有區區兩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