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態度變來變去的這種人家,張氏覺得還是要敬而遠之為好。
然後張氏很快就從那些女人的嘴巴里,搞清楚為什麼別人的態度會有這種反覆?於是張氏有些要哭笑不得。
因為蕭唯松的大兒子已經是十五歲左右,剛才小郎君還特意送繼母和妹妹來赴宴,被人認了出來,於是有人注意到蕭大郎的身影,覺得他應該可以相親、定親。
說起來蕭家大郎是名正言順的嫡長子,小郎君長得很帥,是有著陽剛之氣的英俊少年,不少人家看到之後,感覺這是個好機會。
事實上,蕭大郎的情況已經有人瞭解過,據說很是有才,可以說是有才有貌,再加上還有蕭唯松做後臺,將來絕對是青雲直上,是最佳女婿人選。
別說是蕭大郎是才貌雙全,就是那種紈絝子弟,也是不少人家的最佳女婿人選,當然和蕭家聯姻的物件上,要做一下調整。
因為就算是將來蕭大郎沒有成才,作為嫡長子的地位是不會受到威脅,畢竟這些年看上去,繼室張氏是很安分守己的,不然蕭大郎也不會平安長大。
再加上只要和蕭大郎定下婚事,就可以和蕭家拉上關係,不少人都想著這是一個多麼好的機會。
原來是這樣!張氏聽說之後,才會有種哭笑不得的感覺。
那些帶著幾分阿諛之情的貴婦人,應該以為自己這個做繼母的,有資格或者是想要插手大郎的婚事。
不過,張氏還是很有自知之明的,雖然大郎叫著她母親,但她只是一個繼室,反正大郎的婚事,她是決定不插手。
但是這時候,張氏是什麼都不說。
至於那些婦人為什麼會誤解?
應該是因為蕭大郎送她們來,所以那些貴婦人感覺嫡長子和繼母的感情還不錯。
所以有些人,才從鄙夷變成幾分拉攏。
呵呵!張氏心想,她才不會喜歡和鄙夷自己的人家聯姻。
另外大郎對做繼母的尊重,那麼她這個做繼母的,就要對得起這一份尊重,不插手大郎的婚事。
另外在家裡的時候,張氏就聽蕭唯松已經說過,大郎的婚事慢慢找個好女孩。
蕭家根本就不急於解決大郎的婚事,有緣分再說。
事實上,蕭唯松和家人說過,是絕對不會參加進去所謂的派系,反正他就是和大家保持著不遠也不近的關係。
這其中蕭家對所謂妹夫家是最冷淡的,基本沒有什麼聯絡。
而李家現在風頭大減,畢竟一朝天子一朝臣。
先皇的心腹李姓官員,已經是激流勇退,回家修養去了,可以說李家一下子變得是門庭冷落起來。
說實話,有很多人不知道這是怎麼一回事?
為什麼蕭家對李家如此冷漠?
李家也是端著,也不怎麼聯絡李家。
這是親家嗎?
好奇的人裡,就包括新皇,以新皇對蕭家的瞭解,只怕蕭家和李家之間有什麼事。
可惜,皇帝不知道。
對此,皇帝很想知道這是怎麼一回事?
於是皇帝下朝之後,就抓住蕭唯松準備聊聊。
而皇帝之所以對蕭唯松的家事,蠻感興趣,是因為感覺蕭唯松不願意搞什麼派系,這一點皇帝很滿意,但是對自己妹妹太過冷漠,也是有點不對頭。
以皇帝的感覺,蕭唯松應該不是那種對自己人很冷漠,那麼為什麼這麼對待自己的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