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在對上餘穎那一張臉的時候,那些官員就如同是當頭潑下一盆涼水,只敢心裡一直嗶嗶幾聲,沒有人敢說出真實的意圖。
這些天打過交道後,才知道在這位軍政一把抓的地方大員眼裡,比較喜歡那種敢動手殺人的那些野蠻人。
對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弱書生,並沒有高看一眼的想法。
如果是別的人,只怕他們中會有人感覺不忿,會要打個小報告什麼的。
但這位的後臺太硬,最早彈劾這位的官員,已經被皇帝擼掉官職,回去當農夫去了。
這讓人知道,餘穎不好惹。
所以那些不滿意的官員,一個個就是有意見,也不敢說話。
當然,他們不會認輸的。
於是這段時間裡,那些志同道合的官員,都私下裡聯合起來,準備聯名告狀,說餘穎喜歡權勢,而且沒有一點點憐憫之心。
還有別的話,什麼殺人如麻、斤斤計較。
當然最令人詬病的時候,餘穎殺人太過。
對於這一切,餘穎一直派著人盯著。
當然,餘穎不打算怎麼樣。
既然那些人,一味講什麼仁義道德的官員,餘穎就想著要是有一天,就讓他們去教化所謂的蠻夷之人。
畢竟打完卡魯部落,那一片大草原自然要納入帝國的版圖裡。
那麼餘穎缺人。
這種嘴巴上最喜歡指手畫腳,應該先去帝國的新版圖裡去做點貢獻。
既然他們一向是以仁義道德,高標準、嚴要求對待別人,那麼他本人應該也是應該能做到的。
做不到,就沒有什麼資格說別人什麼。
後來,在接到這些調令的時候,不少人是崩潰的。
他們心裡是不肯的,但吏部的調令讓他們不得不硬著頭皮去。
餘穎這一招,倒是讓那些官員嘴巴少了不少廢話。
不敢再嗶嗶個沒完。
再說多羅,此刻是蒙了。
這畫風不對啊!
早年的帝國官員一聽說部落的人認錯了,立馬就會寬宏大量地放過部落的人。
在他們看來:知錯就好。
而餘穎則認為,知錯有個屁用。
而且知錯不改,就是部落一直的風格。
那麼就應該打死那些死不改悔的傢伙,讓他們見到帝國的旗幟就望風而逃。
此刻的多羅,吃驚地看著餘穎。
剛開始進來的時候,看見餘穎既沒有瞪著眼睛,也沒有板著臉,還以為餘穎能夠網開一面,放卡魯部落一馬。
怎麼聽到這位的說法,竟然不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