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不定,他們會要阿一提供多少年前的實證。
實證什麼的,拿不到,畢竟有些東西,官府不見得會承認。
另外,就是提供證人。
證人餘穎的確是有,但那是把知道實情的山民拉入京城爭鬥的漩渦裡,說不定有人出手把證人弄死。
畢竟平民在權貴們的眼裡,就是塵埃,可以隨時像捏死一隻螞蟻一樣,輕鬆弄死證人。
以餘穎的瞭解,這個社會的官場黑暗程度絕對不會低,為了自己,犧牲別人,是很平常的實情。
其實戰王一脈在朝廷裡蹊蹺處境,並不是沒有人想過其中的貓膩,但有一個人會出頭嗎?
沒有,京城裡的上層一致排斥戰王一脈。
就是那些最平常的人家,也有不少看不起戰王的人,
另外,此刻的皇權完全凌駕於律法之上,所以餘穎只是找個機會公開戰王府和駙馬之間的恩恩怨怨。
讓更多的人知道,所謂的收養關係,根本就是駙馬算計出來的。。
就這樣,戰王府一脈可以脫離陸家皇朝的控制,而不怎麼會遭受別人的唾罵。
到了這時候,京城告狀這一幕,那些地方勢力大多數人的心裡,還是比較同情楊家人的。
因為他們沒有什麼利益衝突。
當然京城的民眾,就有可能做另一種選擇。
這時候,充分體現了屁股決定腦袋。
比如兩隻老狐狸就看出來其中的危機,在他們看來,要想辦法壓住阿一。
楊家人要跑?
這怎麼行?
所以尚書兩個人,才對讓自己人說,讓那些民眾鬧騰起來,就是不讓楊家人走。
餘穎一看,就當機立斷讓阿一走人。
就見阿一把手裡的聖旨一扔,那張聖旨在它看來就是廢物,有什麼用?
但,那些官員、衙役們卻是另外一個反應,那可是高祖皇帝留下的聖旨,一定要供起來。
於是兩個尚書顧不上別人,只忙著指揮人去接聖旨,自然顧不上阿一。
就見阿一竄過去,給了公主、駙馬幾個耳光,就聽到啪啪幾聲脆響。
聽著就應該掉好幾個牙齒,兩個人都是痛撥出聲。
然後阿一根本就不管堂上是什麼情況,已經是到了大堂外,幾個起落就走掉。
而等到那些人接到聖旨,在回過頭的時候,才發現原告連個招呼都沒有打,就跑掉了。
於是大堂上下的人等,有些矇蔽。
說好的打官司,就這樣不打了?
只是原告跑掉了,這官司還怎麼打?
“快快快!截住他!”刑部尚書指著外面說。
等到衙役們到了外面,才發現不少人都看著一個方向,但那個身影就不見了蹤跡。
當然這一次的鬧騰,並不是閒得無聊做的事,除了上述的理由。
還因為,餘穎想著打臉朝廷。
駙馬固然可恨,但皇室裡的人也不是好東西,而且相當的無恥。
陸家皇室的成員,一向標榜他們的皇族對朝廷有功之人,待遇是寬厚的,而立起的標杆就是戰王府。
看,戰王已經去世那麼多年,朝廷對戰王府一向是寬厚仁慈的,每一次都有不少賞賜(轉眼就被魏嬤嬤送給真正的主人那裡)。
另外,戰王小小年紀就能繼承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