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了建造第一條水泥路時的經驗教訓後,通往各個地方的水泥路建造工程就全面開花了,如火如荼地在宋朝境內展開。工錢和石料由朝廷出,而鋪設水泥路和建造橋樑所用的水泥和鋼筋則全部由“潘武記”集團提供,花費可不菲,預算在五千萬貫錢以上,其中水泥和鋼筋的用量就達到了驚人的一千多萬貫錢,武植趁勢擴大了鍊鋼廠和水泥廠的規模,才堪堪滿足修路架橋所需的水泥和鋼筋。
數十萬民工一起使勁,人多力量大,不出三年,武植計劃中的水泥路就一一呈現在了他的眼前。四輪馬車駛過,平穩而快速,原本從京城趕到大名府需要走十天的路,現如今三天之內就可以到達了,節省了三分之二的時間。而到最遠的成都府,以前需要一個多月的時間,現如今坐著四輪馬車,只需要十五天就可以到達,省時又省力。
水泥路鋪通後,瞬間就拉近了宋朝境內各個交通要塞之間的距離,物流加快,也大大促進了商業的發展,但不可避免的是漕運公司的生意也受到了影響,業務量銳減了三分之一,很多不是很遠的地方,人們都喜歡坐著四輪馬車往返京城。為此,武植果斷地精簡了漕運公司,成立了一個客運公司,購置了數百輛四輪馬車,用於客運,載客往返於南京應天府、北京大名府、西京河南府之間。
鋼筋和水泥不僅應用在修路架橋上,在民宅、堤壩、城牆上也開始投入了使用。武植在求是週報上發文,把鋼筋、水泥如何使用的方法和混凝土的配比都公佈在週報上。同時,武植在華夏軍大營裡率先建起了使用鋼筋和水泥製成的混凝土營房,嶄新的、堅固的、不怕風吹雨淋的、整齊劃一的兩層樓式營房,讓世人歎為觀止!武植要推廣鋼筋和水泥,就不能敝帚自珍,人們使用得越多,“潘武記”就越掙錢,這是雙贏!
鋼筋混凝土澆築的堤壩固若金湯,防汛能力大大提高;混凝土澆築的城牆穩如磐石,提高了抵禦敵人進攻的能力。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鋼筋混凝土帶來的是一場惠及全體民眾和軍隊的偉大革命!
共和四年春,雖然槍炮還沒能研製出來,但並影響到武植的規劃。他從華夏軍三個軍中挑選出訓練有素的四萬步兵和兩萬騎兵,留下五萬人拱衛京城,武植親自領軍,帶領著這六萬人馬和數萬後勤隊伍開始出征西夏和遼國,在新式的軍隊與武器面前,敵人觸之即潰。
兵貴神速,不出兩年,華夏軍在武植的領導下橫掃四方,先後滅了西夏、平了遼國,順帶著掃平了女真族的完顏部,活捉了李察哥、耶律延禧、完顏阿骨打、完顏宗弼、完顏希尹等人,一舉把西夏、遼國和女真族的疆域都納入了宋朝的版圖中!
在這些新的行政區域中,武植施行了優惠的賦稅政策和安撫政策,移民了很多的宋朝人進入這些地方,並允許漢人與黨項人、契丹人和女真族人之間可以相互通婚。
李察哥、耶律延禧、完顏阿骨打、完顏宗弼、完顏希尹等人以及他們的家屬,武植決定釜底抽薪,把他們都遷移到了真定府居住,好吃好喝地供養著。
滅了西夏、遼國和女真族完顏部後,武植趁熱打鐵,利用華夏軍南下之際,順手攻克了吐蕃和大理,把這兩個國家也併入了宋朝的疆域中!至於能作為糧倉的大越國和富產白銀的日本以及盛產高麗參的高麗,將會是武植下一步征服的目標!
就這樣,歷時三年,武植率領華夏軍征戰四方,四海鹹服,威脅到宋朝的隱患都被一一給拔除掉了,宋朝從此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可武植就犧牲大了,當他三年後從戰場上歸來時,那鬍子拉碴的樣子竟然讓武弘章、武思懿等七個小孩都認不出自己的爹地了,這讓武植很是無奈,哭笑不得,花了很多的時間才重新樹立起父子間的親密關係。這七個小孩都是他的五個夫人所生,四男三女,其中金蓮和柳月都生了兩個,一男一女,而箐箐和素素則分別生了一個男孩,天嬌生了一個女孩。
橫掃八荒的武植和華夏軍,建立了震古爍今的不朽功業,讓世人癲狂,也讓對他一直有微詞的新黨人佩服得五體投地!如今的宋朝,不僅疆域擴大了數倍,而且國力也增強了數倍,變化之大,讓眾人如在夢中。
論功行賞,林沖、王進、張叔夜等人都被朝廷授予開國縣公的稱號,封大將軍,官升三級;燕勝與索超拱衛京師有功,燕勝封爵為開國郡公,索超則官升兩級,進爵開國伯。
武植則被皇太后劉清箐封為太師,進階開府儀同三司,封爵北平王,封地大名府,可居住在京城裡,不用去封地赴任。
武植的功勞太大,已經是封無可封賞無可賞了,但才十歲不到的小皇帝趙茂顯然還不能親政,皇太后還得繼續垂簾聽政,而皇太后劉清箐又離不開武植,所以武植雖然榮封親王后劉清箐還是把他留在了京城!
武植對於自己在哪生活都無所謂了,他已經徹底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不負韶華了!
共和十年,在世人的虔誠擁戴下,在朝堂上眾文武百官的倒戈下,十三歲的小皇帝趙茂只能無奈地把皇位禪讓給武植,經過數次假模假樣地推脫後,年僅三十五歲的武植冠冕堂皇地登基為帝,改國號為中國!
趙茂則得到了武植的優待,被武植封為瑞親王,並留在京城裡居住,劉清箐也繼續享受到皇太后的一切待遇,這讓心有怨言的劉清箐漸漸平復了心氣,她也可以公開地跟武植在一起雙宿雙飛了!
自此,一個嶄新的時代終於到來,並在武植的手中繼續譜寫著輝煌的篇章!
真可謂,江山如畫,天翻地覆慨而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