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無話。
翌日清晨,旭日東昇,晴空萬里。但金色的陽光並沒有帶來多少暖意,寒風凜冽,臘月的天氣寒意襲人。但人們的心裡卻是暖暖的,尤其是凱旋而歸的赤衛營眾位將士們,更是滿懷炙熱,激動莫名。
武植早早地就起床了,很快就要見到武修、鳳娘、小娥和金蓮以及家裡的其他人,他心情激動,也很是期待。他首先吩咐眾人埋鍋做飯,待吃過早飯後(一日三餐的好習慣他是不會改變的),吩咐眾人擦亮身上的衣甲,背上旌旗,收拾好東西,在請示章楶後,才開始慢慢悠悠地上路,往萬勝門趕。驛站離萬勝門才十里路,坐著馬車轉瞬及至,他們不能在皇帝還沒有出城前到達城門,所以武植要掐著點趕路,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急,很是麻煩!
為了這次班師回朝的進城儀式,武植費盡心思把進城隊伍進行了佇列安排:走在隊伍最前頭的是章楶,由他的隨從駕馭馬車,後面跟著的是章楶的屬從;武植由赤衛營親兵駕車走在中間,後面跟著林沖、王進、孫奇、李廷亮、索超、厲鎮國和司方國等人;其他部分赤衛營官兵則坐車跟在後面;馱運党項人耳朵的隊伍跟在赤衛營後面;最後面是押送的俘虜隊伍,兩行赤衛營官兵在前,俘虜夾在中間,兩行赤衛營官兵殿後。眾赤衛營官兵身上都揹著旌旗,迎風獵獵,浩浩蕩蕩,甚是威武雄壯。
章楶對武植的安排頗有點異議,想叫武植跟著他一起乘車而行,但武植還是堅決推辭了,章楶才是主帥,他可不能搶了章楶的風頭。再說槍打出頭鳥,武植畢竟還年輕,他現在可還不想做那隻被人打的出頭鳥。
臨近午時,章楶、武植一行終於緩緩走到了萬勝門前。
寒風料峭中,只見城門前的夾道兩邊,人山人海,到處是前來夾道歡迎眾英雄凱旋而歸的京城老百姓,歡欣鼓舞。大道中央,官家趙煦正領著文武百官和皇親國戚等一大幫人,靜靜地等在城門前。城門左側,已經搭好了一個大大的齊腰高木臺,這是為築京觀而準備的。
待見到凱旋而歸的隊伍靠近城門時,禮部侍郎陳顯大手一揮,頓時禮炮聲聲,鼓樂齊鳴。章楶見狀連忙從馬車上下來,疾步朝趙煦行去。武植跟著也下了馬車,靜立在馬車旁邊,整個班師回朝的隊伍瞬間停了下來。
“見過陛下!”鬚髮皆白的章楶連忙趨身上前,拱手行禮。
趙煦順勢扶了他一把,嘴裡連誇:“老將軍辛苦了!老將軍勞苦功高!”
章楶受寵若驚,眉開眼笑。
趙煦和章楶寒暄片刻,左顧右盼,笑著問道:“武卿家呢?難道沒有跟老將軍一起回來?”
章楶一聽,心中瞭然,連忙回頭朝武植招了招手,示意他過來。武植見狀,知道無法逃脫,心中有點無奈,只好不急不慢地走過來,他現在實在是不想出風頭了。
待走到趙煦面前,武植立即躬身行禮,嘴裡同時打起招呼來,笑著說道:“臣見過陛下!陛下好!眾位王爺好!眾位大人好!”
武植朝趙煦躬身行禮後,又一一向站在趙煦身後的章淳、端王、郝隨等人拱手示意。
“好!好!武卿家免禮!”趙煦見到武植近前行禮,連忙趨步上前,一把抓住武植的雙手,扶了一下,如看怪物般緊緊地盯著武植,喜笑顏開。
“武卿家辛苦了!朕有卿家相助,江山無恙啊!朕幸甚,國幸甚!”趙煦看著武植是越看越歡喜,連聲讚譽,欣賞有加。
趙煦的話猶如炸雷,讓旁邊的章楶和趙煦身後的章淳等眾人聞言都俱為一驚,心中如同打翻了五味瓶。從官家趙煦的話裡,眾人知道,從此以後,這個武植就是官家眼前的大紅人了,平步青雲指日可待。
武植聽到趙煦的話,卻沒有得意忘形,一邊不亢不卑平靜如常地跟趙煦敘話,一邊則暗自嘀咕,這個趙煦把他捧得太高了,這次又要當一次出頭鳥了,就不知會招來多大的嫉恨和仇視。
武植跟趙煦交談片刻後,築京觀的儀式就要開始了。武植朝隊伍中的林沖打了個手勢,林沖見狀,連忙指揮赤衛營官兵把八十多輛馬車上裝著耳朵的袋子搬下來,抬到城門左側搭好的木臺上,六百多個大袋子依次排開,幾乎堆成了一座小山。
見到只有六百多個大袋子擺在木臺上,夾道兩旁的觀眾們頓時一片譁然,不禁搖頭嘆息,表示失望,譏諷嘲笑聲四起。趙煦和眾文武大臣、皇親國戚也是面面相覷,疑惑不解,失望之情油然而生,看向章楶和武植的目光頓時充滿了鄙視和憐憫。
開什麼玩笑,六百多袋的首級頂天了就是七八千餘人,這算哪門子的大捷?!這不是欺騙朝廷,欺騙老百姓,欺騙官家嗎?欺君可是大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