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穿越武大郎之救宋> 第十四章 立足東京汴梁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十四章 立足東京汴梁

東京汴梁城的繁華,把大家嚇了一跳,看得目不暇接。

此時的東京城,以高大的城樓為中心,兩邊的屋宇鱗次櫛比,有茶坊、酒肆、腳店、肉鋪、廟宇、公廨等等。商店中有綾羅綢緞、珠寶香料、香火紙馬等的專門經營,此外尚有醫藥門診,大車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各行各業,應有盡有,大的商店門首還扎著“綵樓歡門”,懸掛市招旗幟,招攬生意,街市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有做生意的商賈,有看街景計程車紳,有騎馬的官吏,有叫賣的小販,有乘座轎子的大家眷屬,有身負揹簍的行腳僧人,有問路的外鄉遊客,有聽說書的街巷小兒,有酒樓中狂飲的豪門子弟,有城邊行乞的殘疾老人,男女老幼,士農工商,三教九流,無所不備。繁華如畫,不可勝數。

而他們現在所處之地,僅僅是東京外城而已,內城的繁盛更是無與倫比。

東京汴梁有宮、裡、外三道城牆,把這個城市化為若干區域。

宮城即皇城,宮城周長五里,南面三門,東、西、北三面各僅一門,東西門之間有一橫街,街南為朝廷中樞機構所在地,街北為皇帝居住生活區。裡城,又名舊城,即唐代汴州舊城,周長二十里,除東面兩門外,其餘三面各三門。外城,改筑後周長五十里,城高四丈,城樓建築宏偉壯麗。城外有護城濠,名叫護龍河,比汴河寬三倍。外城南面三門,東面兩門,北面四門,西面三門,另有水門多座。整個京城方圓大約有五十平方公里,當時人口接近一百五十萬,是當時全世界最大的都市,各種商行、酒樓茶肆、飲食店比比皆是,繁花似錦,令人心馳神往。

問清貢院所在,武植一行四人行李頗多,只能僱著一輛牛車裝執行李,他們一行四人則跟著牛車,從梁門進入更為繁華的裡城,走上寬大的御街,沿著右邊人行道慢慢往朱雀門方向走,御街中間的御道,平日裡是禁止老百姓透過的。四人一路行走,走馬觀花,看得眼花繚亂。

御街兩邊店鋪林立,雕樑繡柱,人流洶湧,熱鬧非凡。通往皇城的宣德門被甩在身後,途中經過景靈宮、秘書省、太常寺、尚書省、開封府、大相國寺,跨上州橋,直奔朱雀門,出朱雀門直上龍津橋,過橋直走,然後左拐直走,經過太學、國子監,直至貢院。

一路走來,武植對汴梁城區有了個初步的印象。一行四人在貢院附近找了家客棧,先開了三間房住下,很貴,大房五百文,小房三百文,進士科貢舉大考期間,南來北往的學子們如過江之鯉,人太多,自然推高了客棧酒樓住宿的房價!

住宿房價太貴了!無可奈何,武植一行只能先期住下再說,過幾天再看看能不能租個房子住。

汴梁雖繁華,卻房價甚高,居大不易啊!

宋仁宗朝時,文魁歐陽修,在開封裡仁巷住公租房,他在《答梅聖俞大雨見寄》詩中便說:“嗟我來京師,庇身無弊廬”,說自己當了十幾載的官,也沒能在京都買上一磚一瓦,為官十七年後才擁有了自己的首套房。范仲淹在做京官之前,一直租房。可見京城的房價有多高!武植需要考慮在京城定居買房的問題,而且是一個大問題。

汴梁房價雖高,但飲食卻很是實惠。酒樓茶肆叢多,飲食店也比比皆是,有早市,也有夜市,飲食就餐尤為方便,而且貴儉相宜。對於這點,武植心中還是頗為滿意的。

晚上,一行四人行至附近保康門前的夜市裡,美美的品嚐了一頓京城美食,算是慶祝一行四人成功入住東京汴梁了!

第二天清晨,武植一行四人僱了一輛馬車,由馬伕駕馭和指路,一起逛起了東京城。大夥一路走走停停,一天下來,也差不多逛了個七七八八,再經過馬伕的介紹,武植心中對汴梁城的輪廓有了個大概的認識。

整個汴梁城就像兩個大小回字重疊在一起,最中間的口是皇城,大內所在,皇宮、樞密院、中書省、門下省、明堂、天章閣、寶文閣俱在其中,皇城四周有護城河環繞,有六道宮門可以進出,以宣德門作為中軸起點連著御街,御街連著內城的朱雀門穿城而過,直達外城的南薰門。內城包圍著皇城,前寬後窄,有十二道城門可進出,尚書省、御史臺、景靈宮、開封府衙、大相國寺、上清宮、延福宮、太廟、蔡相府等也坐落在裡面,禁中行市主要在東華門外的馬行街,赫赫有名的礬樓就坐落在東華門外,鬼市就在西華門附近,城外四周也環繞著護城河,御街兩邊最為繁華熱鬧。外城則大包圍著內城和皇城,有十五道城門可進出,其他的朝廷公署俱在,大佛寺、法雲寺在金水河附近,夜市就在新門、朱雀門和保康門前一帶,太學、國子監、貢院、武學、迎祥池等都坐落在龍津橋南側附近,狀元樓在龍津橋北的麥秸巷裡,瓊林苑位於新鄭門外道南,與道北的金鳴池相對,官員宅邸大多建在北城五丈河附近,各類貢生學子幾乎都聚集在南城,蔡京府就在梁門附近。

在梁門大街上,聽到“蔡京”兩個字,武植頓時皺起了眉頭,遠遠地看著庭院深深的蔡京府,他有點無言,倍感壓力山大!

北宋六虎之首在意料中出現,那其他五虎應該也不會少了,歷史有點相似啊;而且蔡京現在都已經是中書舍人兼戶部尚書了,他的胞弟蔡卞擢尚書左丞,根深葉茂,勢大氣粗。武植現在起點很低,要跟他們爭鬥,難度不小啊,可謂阻力重重,任重道遠!

但武植也有自身的優勢,他兩世為人,知識和閱歷要比當世眾人豐富得多,“知識能改變命運”,這是他一直都堅信的真理。他還有高俅、童貫、趙佶等這些強悍對手,個個都是大佬,但他不懼挑戰,也相信自己能迎難而上,有能力搬開任何阻擋在前面的阻礙,掃蕩一切魑魅魍魎,趟出一條康莊大道來。

大丈夫當有所為,有所不為,既然認定了目標,就要一往無前!

武植不僅自身需要提升實力,而且還需要助力。自身實力足夠強大了,才能立足才能保命,也才能庇護自己在意的親人、朋友。自身實力足夠強大了,才能聚攏人才,沒有人才助力,他也就很難實現自己的願望和目標,所以他還需要越來越多的人才來幫助他。

而要實現這些目標,前提必須是要有權和有錢。有權有錢才能跟對手鬥,有權有錢才能收買到人才!

如何才能有錢?對於這點,武植倒不用擔心。當下的宋朝是個比較開放的國家,商業很發達,經商賺取財富的機會很多。商人雖說還沒有政治地位,但社會地位還算不低,朝廷也鼓勵經商,他覺得自己也能建立起自己的商業帝國,賺取到足夠的財富,這點以後再慢慢規劃發展就是。

現在關鍵的是要有權,他必須要想方設法進入到朝廷的權力中樞去,這樣才能左右和改變朝局!他估計是很難改變趙佶坐上皇位的事實了,但他可以去影響和改變趙佶這個人!是個人都會有七情六慾,既然別人能影響和左右皇帝,武植相信自己也能,無非就是要厚著臉皮,拉下臉去多點鑽營,多點逢迎,多點溜鬚拍馬,多點冷酷罷了。

眼下武植能做的有幾件事:

一是要應付好省試,省試的題目不管是禮部侍郎還是別的官員出,出題的範圍不外乎新法改革和對西夏的戰爭。當下西夏已經在跟朝廷打仗了,而且皇帝趙煦和持政的章淳、曾布、蔡卞等都是狂熱分子,趙煦一心想著要把西夏打趴下、開疆拓土和恢復先人的榮光;章淳、曾布、蔡卞之流只想著新法、打擊舊黨和討好皇帝。所以,省試的出題範圍,甚至連殿試的出題範圍估計都離不開新法和對外戰爭,這些他早有準備,只要好好應付考試就行。

二是要出名,儘量能引起世人的注意,特別是要引起趙煦和趙佶對他的注意,關注得越多越好,這樣他才有機會進入兩人的視野中。武植可以靠詩書詞賦出名,雖然借用他人詩詞的時候總會有些心虛,但是他的臉皮比較厚,借用起來不會有太多心理負擔。也可以靠踢蹴鞠出名,他認為自己的蹴鞠球技肯定比高俅還要好。

三是要在京城找到一些助力,他忽然想起周桐是誰了。周桐,陝西人,師父正是“拳不過金”的金臺大師,武藝超群,如今在京城御拳館當總教頭。歷史傳說其有好幾個徒弟:林沖、盧俊義、史文恭、岳飛等,亦不知是真是假。

四是要解決住房問題,住旅館費用太高,他需要租房子住。有了房子,他才好放置手上的東西,“手榴彈”總留在旅館裡不是個事,安全沒有保障,而且他還需要做點別的東西出來,需要房子作為庫房,這是一個目前最先需要解決的大問題。

說幹就幹,第三日,武植經過詢問打聽了解到,租公租房雖便宜,但太麻煩也管得嚴,租民房雖貴,卻更為便捷也更隱秘,所以他決定租民房,租四個人都能住下還有富餘空間的民舍。

潘偉還想亦步亦趨更進一步的瞭解武植,正愁沒有理由住在一起呢,聽武植說要租房,正中下懷,於是就爽快的答應下來:合租,大家一拍即合。

經過多方打聽,武植委託牙人(也叫牙郎,當時民間租房的中介人)幫忙尋找,在外城,靠近三尸廟附近,找到了一幢獨門獨戶的小宅院,四人住下還剩有兩間小屋,月租十貫錢,這正合武植的心意。

房租真的很貴,比較僻靜,四周有圍牆圍著,但勝在隱秘且還算寬敞,四人看房後感覺還不錯,離貢院也比較近,於是經牙人作保,簽訂了租房契約,租期半年。

潘偉踴躍出資,他這回赴京,身上帶了五百貫的碎銀,財大氣粗。武植也不忍拂了他的好意,再說武植自己囊中羞澀,也不想打腫臉充胖子,於是由著他出資租下房子,以後記住他的好意,再施與回報就行。

於是,四人回客棧收拾好行李,搬遷入住租下的民宅,武植等人終於在京城汴梁有了個安身立足之地。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