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水邊,沉寂大半年的楊氏莊子,終於有了一點菸火氣兒,僕役們忙著耕種,在那些田地裡種植上大片的麥子、胡麻、油菜和各種各樣的菜蔬,一場春雨後,田地裡便齊刷刷的冒出一層鵝黃,好看極了。
三名小婦人的肚子,像吹脹的豬尿脬,一天天的鼓脹了起來。
掐著時間算,約莫在四月頭上生產。
“楊川也太不像話了,眼看著就要當耶耶了,自己還帶人去打仗,簡直了!”
“這也不怪楊川,要不是劉徹將霍去病、曹襄和李廣撤回,他一個郡太守,豈能去帶兵打仗?”
“劉彘是個豬頭,明知楊川看不上朱買臣那玩意兒,卻偏偏派他過去當刺史……”
南宮公主和陳阿嬌整日忙碌著,處理著楊川莊子上的一應瑣事,每天晚上吃飯時,總會免不了罵幾句劉徹。
她們一致認為,楊川是被困在西域某個地方了。
而罪魁禍首,便是皇帝劉徹……
這期間,平陽公主來過幾次,帶來幾十車錢糧、絲帛,並將長公主府的一隊扈從派過來,駐紮在楊川家莊子外的山坡上,擔負起了巡邏和保護任務。
其實,這也是平陽公主的一片心意而已。
自從劉滿等三名小婦人回家,南宮公主、陳阿嬌先後搬過來,光是這二人的部曲,就足足有兩千多人,如今,就駐紮在莊子裡,簡直比劉徹的未央宮還要守備森嚴。
日子不緊不慢的過去了。
一個多月後,也就是元狩二年的春三月頭上,霍去病再一次被派往河西走廊。
臨行前,霍去病想到楊川莊子上看一眼,卻被劉徹臭罵一頓,每人捱了重重的七八鞭子。
於是,他只好在大軍開拔後的某一個晚上,悄咪咪的返回來,在楊川家莊子上,拜見了南宮公主和前任皇后陳阿嬌,確認楊川家的三名小婦人安然無恙,方才悄然離去。
曹襄卻被留在了長安城,無官無職,又一次成了長安城的紈絝惡少,整日介的在茶樓酒肆勾欄裡廝混,欺男霸女,賣弄文章,活得沒心沒肺。
不出楊川的預料。
大將軍衛青幾次請命,想要發動第三場漠北之戰,卻被朝堂一眾老賊不軟不硬的頂了回來,交出北大營兵權後,便賦閒在家,終日無所事事。
聽說,短短兩三個月時間,衛青的兩鬢就開始斑白,身子骨也一直不太好……
……
相比漢帝國的死氣沉沉,遠在幾千裡外的鹿鼎城裡,卻一派熱鬧。
漠北之地的春天,往往要比關中遲上一個多月,故而,如今的北海一帶,依舊是白雪皚皚,放眼望去,天地一片蒼茫。
可是,在阿鐵、阿木、阿酒等半大小子的規劃下,窩了兩個多月的人們,早在開始勞動,為一個多月後的春天做準備。
因為大戰和連續的暴風雪影響,漠北的好多小型部落紛紛被湮滅,凍死牛羊牲口不計其數,鹿鼎城的幾十萬人口,最主要的食物來源便是北海的魚類。
這片方圓兩三千里的大湖,水資源極為豐厚,即便是在寒冷的冬季,水面結了一丈多厚的堅冰,那些半大小子總能想出各種辦法,每天收穫幾十船肥美的魚。
當然,食物只是一個方面。
對楊川來說,伐木和挖礦,才是今後一個階段最重要的事情。
在北海東岸,大片的森林被有計劃的砍伐,利用地形優勢,一股腦兒的送入湖水裡浸泡兩三個月,打撈上來後,略微加工一下,便能生產出大量的紙漿。
這些紙漿,再經過幾十道工序後,便成了天下最好的紙張。
匈奴人不讀書,那怎麼行。
不讀書,就算再過七八百年,草原人還是草原人,飲毛茹血,刀耕火種,一旦北方草原遭受嚴寒氣候的逼迫,還不是紛紛翻身上馬,跑到中原之地去劫掠?
楊川對自己的定位很準——
大漢廚子。
作為一名合格的廚子,跑到草原上自立為王,這才是最基本的一步,不過是想讓漢帝國的飯桌更加遼闊一些,食材更加多樣化一些……罷了。
至於劉徹,朝廷,以及那些朝堂老賊,楊川懶得去跟他們撕逼。
他要以自己的方式,烹製一道天下無雙的‘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