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按照原本的歷史主線,李廣在這一場‘漠北之戰’中,將會被任命為前鋒校尉,結果,因為中途幾次迷路,在大漠草原上兜了幾個大圈子,貽誤戰機不說,還差點讓自己麾下三萬精兵全軍覆沒。
然後,在大將軍衛青的一句質問下,老將軍羞憤不堪,竟然當場吻頸,飲恨大漠。
然後,便有了李敢毆打衛青。
然後,便有了霍去病射殺李敢,被劉徹貶斥一番後,趕出長安城,讓那憨貨滾去朔方郡戍邊。
然後,途中染病,來不及救治,一代戰神就此隕落……
在楊川看來,霍去病的少年早逝,其根源約莫有兩個,其中,最為重要的主線劇情是朝堂紛爭、後宮陰私,在那一條劇情主線上,劉徹是禍根;
而第二條劇情主線,便是李廣父子與衛青霍去病舅甥之間的明爭暗鬥,表面看來,似乎是一點戰場罅隙,造成了一樁不可挽回的悲劇,雙方都沒落到好,衛青從此沉寂,霍去病早逝,李廣自殺,李敢被射殺。
說穿了,這是外戚與名門望族之間的戰鬥,在漢帝國,這是一種十分隱秘的戰場,上下幾千年,莫不如是也。
可終究來說,讓楊川一想起來就心驚肉跳的,卻還是劉徹。
這位皇帝啊,他不是人。
要知曉,在大將軍衛青、冠軍侯霍去病死掉後,他立刻練了一個小號,也就是史上臭名鼎鼎的‘貳師將軍李廣利’,試圖用一個稍微弱小的、發展中的外戚,替代曾經的衛青、霍去病,從而繼續對外作戰,繼續內鬥不止。
當然,讓劉徹沒想到的是他後來練的那個小號李廣利,竟然是個實實在在的大草包,幾仗打下來,漢帝國的最後一點底蘊所剩無幾。
後來,李陵被迫投降匈奴後,劉徹趁機對隴西李氏下重手,誅殺極廣。
再後來,李廣利兵敗被俘,投降了匈奴,劉徹只好將李廣利、李延年等九族誅殺乾淨,牽涉極廣,光是被腰斬棄市者,據傳不下五千人……
“隴西郡的馳道夯築不能停,農耕稼穡不能停。”
“還有,曹襄家的養殖業,應該快速擴張過來,讓隴西郡成為漢帝國版圖上的重要旱碼頭。”
“此外,對於李廣的控制,還不能放鬆。”
“西北一戰,關乎漢帝國之興衰大局,只能贏,不可輸,故而,必須做到一戰定乾坤。”
“羌人部落看似恭順,實則包藏禍心,必須順手掃清,斷不可令其與匈奴遙相呼應……”
“……”
這一日下午,楊川躺平在池塘邊的木榻之上,一邊閉目養神,一邊心中盤算,將最近幾條重要的‘劇情主線’梳理一遍,直到確保沒有什麼大的遺漏,方才安心睡去。
初夏時節的臨洮,天氣甚為酷熱,池塘邊的十幾顆參天大樹上,知了在鳴叫,池水中,蓮葉旁,有魚兒悠然悠哉,也有青蛙呱呱。
劉滿等三名小婦人,在木榻邊鋪上毛氈,席地而坐,一邊低聲說著閒話,一邊紡線織布。
不遠處的一株大樹下,霍光、楊敝二人手持書卷,正在低聲爭論著什麼,時不時的,霍光那哈慫還會一巴掌扇出去,將比他小一歲的楊敝打哭,卻還不能出聲,就只好十分委屈的癟著嘴,任憑淚水嘩嘩嘩的往下流。
太守府裡,歲月靜好。
臨洮城外二十幾裡處,李廣的大營裡,卻是熱鬧非凡,八千隴西老卒排列齊整,手持刀、盾、長矛等兵刃,正在一絲不苟的操練著。
李廣站在一處黃土高臺上,神色肅穆,兩隻眼睛嚴重充血,猶如一頭擇人而噬的上古怪獸,盯著空地上那八千老卒笨拙的演練,好幾次都想發怒,卻不知什麼原因而強忍下來。
他是雁門太守,被皇帝一句話丟到隴西郡,手裡既沒有郡兵,也沒有羽林軍的兵權,可上面卻明確表示,希望他能招募一萬隴西‘精銳之師’。
簡直就!
無奈之下,李廣只好請求李氏宗親各分支,東拼西湊,終於給他湊出這樣一支年邁之師,想想就心累。
不過,老卒有老卒的好處。
身為老將的李廣也清楚,只要操練得當,指揮上沒有什麼失誤,且還能保證足夠的兵械糧秣,這些身經百戰而不死的老卒,才是最可怕的老殺才。
這些人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也清楚的知道在戰場上如何互相配合、扶持……
只可惜。
若是一場守城戰,這八千笨拙而蒼老的隴西老卒,將是世上最好的兵;可這一次跟隨霍去病打仗,一切聽從那個少年瘋子,動輒便是一場千里大迂迴、兩千里長途奔襲。
老馬,老卒,老將。
李廣莫名的就很生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