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這些話語你從何而知?”楊川問道。
“老夫是帝師,桃李遍天下,在宮裡有幾個眼線很正常吧?”董仲舒嘿然一笑,接著說道:“不過長寧侯,你聽了劉陵的事情,怎麼不見著急?”
楊川端坐在飯桌前,慢條斯理的開始飲茶、吃點心,對劉陵的事情似乎根本就沒放在心上。
董仲舒遲疑好幾個呼吸,嘆息道:“劉陵與皇帝關係非同一般。”
楊川笑了。
作為帝師的董仲舒,能說出這般話來,說明還真是想要幫自己一把,關於皇帝與劉陵之間的風流往事,在長安城裡傳得有鼻子有眼,就好像當時有人在一旁觀摩一般。
對此,楊川其實並不怎麼相信。
再怎麼說,劉徹與劉陵二人是堂兄妹,就算劉徹再霸道、再糊塗,作為一個胸懷天下的男人,這種大逆不道的事情應該做不出來。
雖然說老劉家的人在這一方面似乎有特別的嗜好和偏愛,在一大群諸侯王中間,有好幾位便是因為這種爛事而犯了大忌,或被除國,或被逼死,或被賜死,總之,就沒有幾個有好下場的。
不過,深宮後院的事情,誰能說得清楚呢……
當然,這都不重要了。
劉陵終於開口‘招供’,這才是最為重要的事情。
“董公,這有些事情你不要亂說,尤其皇帝還是你的學生,就更不能說,”楊川很認真的瞅著董仲舒的眼睛,“你們儒家的聖人都說過,那個什麼力亂神鬼怪不可言,不可說。”
董仲舒:“子不語怪力亂神。”
楊川笑道:“對對,就這句,反正別人再怎麼亂說咱也管不著,尤其是百姓人的口舌,就更是不能刻意去堵,畢竟人家日子都過那麼苦了,你特孃的還不讓人開口說話,天底下就沒有這般的道理吧?”
“但是,董公,你不能去說。”
董仲舒呵呵一笑,不置可否的轉換話題:“長寧侯,還是說說劉陵翁主的事情吧,老夫覺得,你還是要提前做好被文武百官彈劾的準備。”
楊川擺擺手:“隨便他們吧,反正本侯最近身子骨不太好,讓他們彈劾一下,罷了咱的官,奪了咱的爵,一點閒心也不用操,混吃等死一輩子不也挺好?”
董仲舒目光閃動,長久的凝視著楊川,點頭道:“老夫明白了。”
楊川懶得理會老賊。
明白了。
你明白什麼了?
本廚子自己都沒明白過來,你董仲舒這就明白了?漢帝國的讀書人武力值高,書讀得好,這一手裝也頗為順溜呢。
就在二人覺得無話可說時,幾名小廚娘端來飯食,快手快腳的擺滿了一桌子,幾大盤各種餡兒的餃子,五六樣蘸料、油碗和一小盆酸湯。
“董公,來,先吃餃子,”楊川捏起一雙筷子,隨口讓了一聲,便悶頭吃了起來。
董仲舒似乎還有話說,楊川卻根本沒給他開口的機會。
自家廚房裡人多眼雜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楊川其實不想聽這位大讀書人講道理;像什麼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什麼的‘天人感應’,什麼‘子曰’,無非就是那一套老生長談,這兩三年來,楊川都快聽吐了。
有些事情,想好了就去做,儘量少廢話,這是楊川的一貫風格。
此外,大事當前,他哪有閒心跟董仲舒掰扯……
……
與此同時,未央宮裡,劉徹也在吃餃子。
“滿月兒,你家楊川有腦子,他怎麼就想到用擀麵皮兒包了肉餡兒煮著吃?”
劉徹第一次吃餃子,吃一口,讚歎一句,看向劉滿時自然是滿臉堆笑,就十分的狗腿子:“當初,朕第一次去你們莊子上,讓那壞小子使喚著磨了半夜的豆腐,還被你抓破了臉,想起來朕就很生氣啊。”
劉滿沒好氣的說道:“既然生氣,以後就別吃我家的飯食!”
劉徹嘿然而笑,夾了一隻餃子蘸了蒜泥油碗,囫圇塞入毛茸茸的大嘴裡,登時便發出一陣‘嘶嘶嘶’的聲響:“好次好次。”
劉滿白了他一眼:“好吃,就是有點燙嘴。”
劉徹埋頭吃掉七八個羊肉餡兒餃子,這才抬頭,笑道:“的確有點燙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