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該怎麼辦呢?”
楊川沒有說出具體的解決辦法,而是將其順手佈置成了‘家庭作業’,讓這三個人慢慢去思索、去解答。
儒家讀書人認為,老師的作用是‘傳道授業解惑’;對此,楊川卻並不怎麼認同。
他固執的認為,一名真正的好老師,最大的作用不是傳授知識點,也不是講解‘配套練’,而是在‘傳道授業’的同時,讓學生髮現更多的‘困惑’。
他目光溫煦的微笑著,端起手邊的野菊花茶,慢慢喝著,臉上就十分的恬淡而豁達。
劉滿、娜仁託婭兩個人,側頭思量,好像明白了什麼,卻又好像更加糊塗了,一看就思想拋錨,沒好好聽講。
嗯,回頭再給她們加幾道應用題吧。
張安世則眉頭緊鎖,垂首沉思。
“老師,我知道該如何去做了。”
十幾個呼吸後,張安世突然抬頭,目光銳利,面容堅毅的說道:“如果我們解決不了問題,那就解決掉有問題的人!”
‘噗’的一聲。
楊川忍俊不禁,口中的茶水猛的噴出來,打溼了衣襟,嗆得他眼淚都快要夾不住了。
張安世這個哈慫,還真特孃的是個人才……
……
董仲舒去了一趟長安城,在未央宮哭訴一場,又抱回來一道劉徹的聖旨。
這一次,劉徹的話說的很清楚,任命楊川為太學祭酒,主持政務,負責太學院的一應錢糧籌備、學科設定等‘雜務’;任命曹襄、董仲舒為太學博士。
爵位沒變,官階卻向前跨了一大步:秩比兩千石。
當然,這也沒什麼用,反正太學院的籌建,所需錢糧無算,差不多就是一個天文數字,年薪兩千石粟米、絲帛頂個屁用。
唯一的好處,就是今後見了公孫敖,不用施禮了……
當然,從長遠來看,這件事情的影響將極為深遠,因為楊川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細節,那就是作為‘太學院’創始人的董仲舒,其官階卻還是秩比一千八百石,只不過將原先的‘博士’,改了一個更加響亮的稱呼:太學博士。
如此看來,皇帝對董仲舒其實甚為忌憚,一方面想利用他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實現漢帝國的‘思想大一統’,另一方面卻對‘天人感應’極為牴觸。
對於劉徹的這種隱秘心理,楊川也很是忌憚。
皇帝這種生物,很難以常理度之,這一次能大大方方的給他楊川封一個秩比兩千石的‘太學祭酒’,從根本上來說,是利用‘楊氏算學’打壓董仲舒的儒家學說;
下一次呢?
是不是又要蹦躂出來一個人,成為劉徹打壓他楊川的棋子?
當然,總體來說,劉徹一掃朝堂暮氣的決心和態度,卻還是很值得稱道,必須純手工點個贊……
“想不到,我董仲舒哭了一場,卻給你楊川辦了一件好事,”董仲舒一掃頹喪,看上去心情不錯,一條烤羊腿很快就被他撕嚼吞入腹中,兩隻手上沾滿了羊脂。
“這也算好事?”楊川苦笑搖頭,道:“董公可知道我如今兼任的兩個官職,都是幹什麼的?
羽林軍甲字號野戰營軍侯,負責籌措錢糧、馬匹、兵械,如今才剛有起色,偏生讓公孫弘、桑弘羊幾個老賊坑了一手,眼看著一大堆物資要歸還給人家北軍;
現在好了,又多了一個沒名堂的太學祭酒,還不是又要我掙死累活的給你董公去籌錢?”
董仲舒捻鬚笑道:“能者多勞嘛。”
楊川嘆一口氣,道:“董公,人力有盡時,我原本想著資助你一些工匠和僕役的,現在好了,還要幫你籌措錢糧,唉,難吶!”
為了讓自己的神情更顯悲愴,楊川端起一碗酒,一飲而盡。
董仲舒瞅著楊川,淡然說道:“祭酒放心,你幫老夫籌建太學院,老夫桃李相報,解決野戰營的兵備糧秣,如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