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大早,蘇氏和三老爺陪著二爺一起去了緣草堂,這孫子外出幾個月回來總要給祖母請安。
太夫人見了二爺笑著招呼孫子坐下,還問道:“二孫子最近都沒見著,是不是賠媳婦回孃家去了?我上回去看蹴鞠還想讓你陪我去的,想想你要成天在府裡帶孩子,就沒叫你去,讓大孫子陪我去了。下回再去讓你跟著去看看,總呆在府裡不出門也是不行,這男人就得走出去,就是去玩樂也比守在內宅強。”
二爺一臉囧的表情,這是多沒存在感的人呀,走了幾個月,祖母愣是沒問過自己,才不知道自己不在府裡。
蘇氏笑道:“母親,老二去外地了,昨兒才回來,給母親帶了好些禮物,讓劉婆子拿進來給你看看。”
劉婆子端了個盤子,上面都是些老年婦人可以帶的頭飾,有些還像具有那邊少數民族風格的。
太夫人樂的哎呀哎呀的,“還記得給祖母禮物?這是去哪裡裡?去你外祖那了?西昌府好玩不?”蘇氏也不給再解釋了,老人愛怎麼認為就怎麼認為吧。
太夫人當場挑了個銀子打製的一個頭釵讓劉婆子給她插上,還問兒媳好看不。
蘇氏滿口稱讚,劉婆子也在一旁奉承,太夫人樂呵呵的拿出一個大封包,說道:“二孫子,辛苦了,出門還惦記給祖母買東西,接著,這是祖母給的,拿著買自己喜歡的東西去吧。”
二爺又一臉懵逼的接過來,到了謝坐回去。
太夫人自從宋舅舅要在寺裡呆三年才能避過生命之憂後,太夫人就變了,以前很少給孫輩什麼,拿她的話來說,都有父有母的,自然他們當爹孃的去給,她的東西還要貼補宋家去哪。
可如今變了個樣,愛給人封包,前面還給了週六的,蘇氏見了幾回後都要相信那晚不是做戲,莫不成老侯爺真給她託啥話了。
太夫人還關心的問了問小孫子旻山,又說天冷了,她想去給寺裡的弟弟送點東西,問三老爺有空去陪她一起去不?
三老爺說行,哪天去告訴一聲,太夫人就高興的說要帶董表妹去,她還沒去過盤雲寺,想一起去燒燒香。
看見如此高興的母親,三老爺也是放心,回去後還囑咐太太也拿點二爺帶回的特產給董表妹,三老爺認為母親的變化有董表妹的功勞在。
蘇氏說道:“還用老爺囑咐的?我一早就讓春草都準備了,每房都有,明兒我回孃家一趟,也給我大嫂拿點去。”
三老爺點頭,蘇氏接著說道:“老爺就在家陪著孩子玩吧,我去去就回來。”
如今是要不倆人出門帶著旻山,要不就要留一個人在家,蘇氏是想宋早晚兄弟才來,還是讓旻山留在家和他們玩好了。
出緣草堂時,看見董表妹進來,她手裡拎著個大包,兒子卻空手在一旁,董表妹笑著招呼著表哥表嫂,還讓身旁的兒子叫人,蘇氏有點納悶,為何不讓年輕力壯的兒子拿東西,當孃的卻手拎著個大包?
不過別人家的事蘇氏也沒多想,和董表妹招呼完跟著老爺離開了。
等回去三房蘇氏把有些要上門去送禮的都讓老大去,長子總要擔起三房,慢慢從親戚交往中學起。二爺一一記下,蘇氏還笑道:“回去問你媳婦就知,現在三房諸事你媳婦心裡都清楚,這以後都要交給你們大房的,你也上點心。”
回去後宋表弟的兒子們已經來了,宋子學去了羅先生那,兩個蘿蔔丁正在旻山的屋子裡等著。
蘇氏看兩個奶孃各抱著早晚兄弟拘謹的站那,就對她們說道:“以後來了就放倆兄弟玩,玩具都在那放著哪,讓他們自己挑,別都站那等著,讓他們來就是玩的。”
倆奶孃應了,還是拘束。蘇氏也沒法,陌生的環境,奶孃又是下人,怕是自個心裡也害怕,慢慢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