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沒有想到,朱瞻基這次過來,竟然把朱祁鎮和孫嫻也帶來了。這給他們的接待工作帶來了一絲混亂,因為沒有女眷來接待她。
不過朱瞻基並沒有太麻煩眾人,讓李亮帶了孫嫻去跟一幫西洋的文人進行接觸,瞭解一下西洋文字的規律。
如今的下馬橋農莊最大的單位已經不是羽林衛學了,而是如今在整個大明都聲名遠揚的大明皇家醫院。
這個原本是太醫院的醫師們抽調出來的太醫們,在醫學研究院進行研究下的產物,卻在朱瞻基的引導下,變成了大明第一家綜合性醫院。
太醫院的太醫們自認為不同科室的主任醫生,他們的徒弟變成主治醫師。
而醫院的護士雖然以男士為主,但是因為當初朱瞻基認為女人更細心,所以也招了一批女護士,不過她們主要是擔任洗衣打掃這樣的工作。
這不是朱瞻基不想大量使用女人,而主要是女人們大多沒有接受過教育,連字都不認識,所以也根本無法承擔醫療工作。
打發了眾人散去,只留下了下馬橋的管理團隊和各個研究院的負責人,然後眾人一起來到了皇家醫院的大會議室。
這個不倫不類的大會議室是朱棣在永樂十五年一次來醫院治療的時候,醫院臨時加建的。
當時朱棣因為給肚子打蟲,需要連續治療半個月,就在醫院裡建了一個大會議室,方便他處理朝政。
在會議室裡安坐下來,此事天已經暗了下來,內飾們點燃了牆邊的蠟燭。
陳誠開始了工作彙報,他用了大約半個小時,才把下馬橋農莊這三年來的大致發展情況,介紹完畢。
不管什麼時候,醫院都是暴利,特別是如今大明只有這一家皇家綜合醫院,整個大明的勳貴,包括富人階層,有了大病,就會想到這裡來。
甚至還有不少勳貴因為年老體邁,乾脆以醫院為家。他們這些人給醫院帶來了巨大的收入,靠這一家醫院,竟然就維持了整個下馬橋農莊的收支平衡。
看到陳誠頗有些自得地宣告這幾年金闊每年的撥款,他們都省了下來,朱瞻基有一些哭笑不得的感覺。
他創辦十家研究院可不是為了收支平衡啊……
不論什麼研究,都是需要耗費巨大的資金的,研究院需要的是理性的投入,而不是省錢,省錢是完全不能開發出新的技術和應用的。
當然,並不是說這三年來這些就是在吃白飯,其中有幾個研究院,發展的都很不錯。
在各大研究院的工作彙報中,朱瞻基欣喜地接受了一些新技術的衝擊。
比如格物研究院,這家研究院是以馬迪這個朱瞻基的“學生”為主,他們主要是在理論方面進行研究,目前已經透過對滑翔翼的研究,在力學方面進行了理論的奠基。
他們已經整理出來了物理的基本知識體系,還在力學方面有了突破。
比如更簡單耐用的滑翔翼,船上的風帆設定,經過他們的改進,即使是逆風的時候,船速也能達到五海里以上,這對大明艦隊的出海,有著巨大的好處。
而機械研究院的成績就更顯著了,馬致才與工部的工匠們他們對機械傳動的研究越來越系統化,如今的各種加工機械越來越多,也越來越複雜。
還有鋼鐵鑄造研究院,經過連續幾年對不同配方的研究,大明現在已經能夠小規模的製造合金鋼,目前的車床銑刀,鑽頭,都是用更堅硬的合金鋼鑄造的,強度更硬。
有了這些合金鋼,大明如今已經可以直接切削鋼鐵,這讓如今的大明機械加工,更是登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還有造船技術研究院,現在他們已經在研究用鋼鐵作為龍骨,建造更大的船。
不過這項研究雖然走在了正確的道路上,目前卻還進展緩慢。
最讓朱瞻基開心的還是蒸汽機的應用經過三年的發展,目前已經達到了普及的水平。
在夾江工業區裡面,已經有了以蒸汽機為動力的小型車床,但是沒有朱瞻基的引導,他們還沒有想過把蒸汽機應用到車輛上面來。
朱瞻基覺得自己要加快速度去開發美洲了,因為有了蒸汽機,就可以製造蒸汽汽車。
但是沒有橡膠做輪胎,目前的車輪根本無法承受蒸汽機的重量。
至於火車,這還是一個遙遠的夢,關鍵不是別的,是鋼鐵的產量還不大。
想要提高鋼鐵產量,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
依靠現在手工挖掘礦山的速度,光是挖礦石就需要無數的人。
而露天鐵礦,整個大明都沒有幾座,運輸更是一個大問題。
沒有足夠的鋼鐵,就不能建設鐵路,沒有鐵路,運輸水平就達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