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我的人身居高位,只是因為生的好而已,不值得敬重。
要是等他們掌權了呢?會不會就直接推翻了這個壓迫階級?
這是很大的可能。
所以,朱瞻基馬上就知道自己錯了。
他可以對那些烈士的子女好,幫助他們,但是不能將自己的孩子跟他們放在同一個環境裡成長。
他知錯就改,對著朱棣長揖道:“謝皇爺爺提醒,孫兒差點犯了大錯。”
朱棣點了點頭說道:“隨我來吧,有話問你。”
朱瞻基卻沒有直接跟他走,而是回到了玩具房,輪流摸摸每個孩子的頭。“爹爹要去辦事,你們自己玩啊。”
有幾個性子軟一點的捨不得,還想撒嬌,卻被他們各自的小宮女連忙拉住勸解。
朱瞻基回身安撫他們只是為了表現自己的有始有終,從一言一行開始言傳身教,並不是給他們撒嬌的機會。
見他們不鬧,心裡也很滿意,就施施然地離開。
等他來到自己的書房後面休息室,因為房間裡只有一個李謙在,朱棣已經又來了一個葛優躺,腿還高高地翹了起來。
既然他都沒有皇帝的樣子,朱瞻基也就自在的靠在了他對面的沙發上,把腿放在了前面的一個錦凳上。
剛坐好,朱棣的聲音就傳了過來。“這把火點燃了,你有信心撲滅?”
朱瞻基很清楚朱棣的意思,開了一個放權的頭,等這些文臣消化了這一部分權力,他們又會得隴望蜀。
他笑著說道:“雖然父王對文臣優待,但也是有限度的,不可能任他們放肆。只要文臣的權力不脫離皇室的裁決,孫兒就有信心。
何況,他們自己都沒有意識到,建立新的朝議法則,其實已經是在分化他們的勢力。
不是鐵板一塊的文臣,其實並不可怕。打壓一批,拉攏一批,扶持一批。再對他們進行分化,分而治之。
到最後他們會發現,他們之間的隔閡已經難以融合,也沒有力量跟皇權競爭,只能老老實實依附皇權。”
朱棣對朱瞻基的自信格外讚賞,開心笑道:“本來一件很簡單的事情,你非要搞這麼複雜,為什麼?”
“很簡單啊,孫兒懶啊!為了以後多享點福,現在就多做一點。今日跟楊士奇他們說的話,一半也是孫兒的真心話。
向高祖那樣當皇帝,不是孫兒願意的,像皇爺爺這樣當皇帝,也不是孫兒願意的。
而且,朱家的子孫後代,誰能保證一定能像高祖,能像皇爺爺一樣能幹?要是出幾個昏君,這朱家的江山豈不是要完蛋?所以也要防患於未然。
如果孫兒的計劃完全實現,以後的小朝會就可以撤銷,每月只需要舉行兩次大朝會就足夠了。
皇帝是可以輕輕鬆鬆的當,大臣們也沒有了一手遮天的可能,這樣不好?”
看了一些朱瞻基寫的朝廷改革方案,朱棣對朱瞻基這樣的話也不覺得驚訝了。
因為那份計劃雖然有些驚世駭俗,但是如果真的完全實現,當皇帝真的是一件很輕鬆的事情。
既不擔心大權旁落,也不擔心有權臣能一手遮天,更不擔心皇帝的能力不夠。
朝廷不再是一個朝廷,而是四個各司其職的朝廷,每一方都不能一家獨大,哪怕做到位極人臣,也只能管自己職權範圍內的一攤事,插手不了其他部門。
四家相互制約,時間長了,自然而然就會分裂,分裂後的人心,想要恢復就難了。
而且,當朝廷的選拔人才從全才改為專才之後,任何人都能在自己的一方位極人臣,又何苦去跟其他部門合併呢?
即使一個人想,沒有人支援,他也無可奈何。
朱棣搖頭笑了笑說道:“你啊,就是個逆子,一點也不把祖宗,不把法統放在眼裡。”
朱瞻基也搖了搖頭說道:“皇爺爺,文人可以講儒學,皇上不可以,因為儒學就是為了讓老百姓聽皇上話的。文人可以講法統,皇上也不可以,因為法統就是為了限制文武大臣和老百姓的。沒道理天底下我最大,反而要限制我自己的。”
朱棣一拍大腿,坐了起來。“說的好,就該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