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看了朱瞻基一眼,回答他:“大概要十天到半個月左右,我們會與貴國進行貿易,補充淨水,並且願意與貴國在其他方面進行合作。”
奧斯曼三世鬆了一口氣,他就怕對方賴著不走,對方實力龐大,士兵就有六七萬,他可沒有信心能趕走對方。“那麼,豈不是房子還沒有建好,你們就要離開了?既然這樣,為什麼還要建一套房子呢?”
鄭和笑了笑說道:“不,那是你們的速度,我大明工匠能夠在一日之間就搭建起一座宮殿。”
對方只當是鄭和說笑,同意了鄭和的條件,將朱瞻基一行請進了他的宮殿。
為了迎接朱瞻基的到來,奧斯曼三世也準備了豐盛的午餐,主要就是以烤全羊和烤駱駝的肉類為主。
朱瞻基也讓人帶上來了一些香料,全部用在了烤肉上。平日裡被這些馬林人視為奢侈品的香料,這個時候卻如同不要錢一樣,撒在了這些肉上。
他們的貴族們一個個吃的滿嘴流油,飯還沒有吃完,一個個就忍不住尋到那些通事,想要進行貿易洽談了。
從忽魯謨斯招聘的這些通事本來就是商人,他們對歐洲這邊的香料價格非常瞭解。
如今的香料價格雖然名義上說是貴比黃金,但是實際上還是有些差距的,這裡面最關鍵的一點,就是歐洲缺少貴重金屬。
中古的西歐,最初實行銀本位制,十五世紀以後,逐漸過渡到金本位制,金銀銅是國防貿易的支付手段。
但是歐洲的白銀大多是在德國境內,德國年產銀量不斷增加,仍然不能滿足需要。
歐洲商人在同東方貿易中運進價格昂貴的絲綢和香料,又使貴金屬大量外流。有些國家為緩解貴金屬短缺,一再下令禁止金銀出口,仍然不能解決問題。
更關鍵的是,奧斯曼帝國和拜占庭帝國的戰爭膠著,帖木兒國又把奧斯曼帝國打的不敢再向東方發展,也讓奧斯曼帝國失去了香料的來源。
歐洲人沒有香料是活不下去的,這個時代的歐洲人們以肉食為生,但是殺一隻羊,一頭豬,不可能一頓吃完,所以他們天天要吃臭肉。
除了少數大貴族,連小貴族們都要吃臭肉。香料對小貴族們是必需品,對大貴族們同樣也是。
在東西方的商路被阻礙的同時,歐洲人為了尋找香料,尋找貴重金屬,也不得不把視線轉向海洋。
這個時候,就不得不提起一個人,那就是馬可波羅。
十三世紀,威尼斯人馬可波羅隨父親、叔父來到中國,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盛宴歡迎。
他在中國居住和為官十七年,十三世紀末年回國後發表《馬可·波羅行記》。書中描寫北平的宮牆、房壁和天花板滿塗金銀,東瀛的金子多的用不完,無數人甚至用來蓋房,而且聲言絕對確實可信。
這本書在歐洲廣泛流傳,使歐洲人垂涎三尺,決心遠渡重洋、到富庶的東方去。
歐洲人之所以不懼生死,闖進莫測的大海,主要原因還是窮的。
所以說香料貴比黃金只是形容香料的昂貴,並不是說兩者價值等同。
奧斯曼人跟歐洲人做生意,他們從印度買的香料,運到歐洲,利潤在五十倍到一百倍之間。
但是對大明來說,一口鐵鍋就能從馬魯古換取一百多斤香料,到了歐洲這些香料能賣一千多盎司白銀,這裡面的利潤能達到數百倍以上。
這還是把鐵鍋的成本算的比較高,要是計算大明在這個過程中耗費的微弱成本,利潤能達到兩千倍。
按照威尼斯目前的市場批發價,不算品種,差不多一百二十斤香料,就能換取一千二百兩白銀。
十兩白銀才能換一斤香料,按照金價來計算,一兩黃金差不多換一斤香料。
歐洲的金幣大多在五克左右,銀幣大多在三克左右,也就是說一百枚銀幣才能買一斤香料,六枚金幣才能買一斤香料,從這一點能夠清楚認識到香料的昂貴。
朱瞻基當然沒有想過把香料賣這麼貴,不是因為他不想賺取更高利潤,主要還是市場有限,歐洲人手裡的金銀幣有限。
艦隊帶來了幾十船的香料,這些香料數量太多,要是按照現在的市場價向外賣,幾乎要把歐洲的流通貨幣全部吸光。
生意不是這樣做的啊!
按照朱瞻基的想法,大明準備把香料的價格降到目前市場價的二分之一,利用歐洲人想要佔便宜的想法,賺一次快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