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層人就不說了,他也不可能人人都見,但是最少中層人士,他都需要親自見見。
其次,整個出海大軍近十萬人,軍事作戰安排,後勤安排,航海安排,這些事務他也必須要有一個完整的框架,不至於發出錯誤的指揮。
所以,即使他參與具體事務,但是每日也要看大量的會議報告。
然後就是商業安排。來自內地的瓷器,江南的絲綢,各地的布匹,還有各種清茶紅茶的供應。
這麼多的貨物,並不是內監全部都直接現款現貨,這裡面還有最少一半的貨物,是內監根本沒有付款的。
而提供這些貨物的商家,願意賒欠,當然不是因為內監的面子大,而是因為內監身後的皇家。
所以朱瞻基有必要的時候,也需要見一下這些商人,安撫一下他們的心。
像這批景德鎮商人,他們大多是私窯業主,為了能搭上內監的線,就願意只先要一半的貨款,條件就是能見朱瞻基一面。
私窯的瓷器當然沒有內監控制的官窯瓷器好,但是他們因為數量多,所以產量也大。
內監這次一次性就能要他們半年的產量,並且先支付一半貨款,他們就是虧也虧不多,賺卻可以賺的多。
而且現在京城的銀行已經開業,其他地區的銀行過了正月十五也都會同時開業,到時候商業銀行這邊,就會逐月歸還貨款。
說起來,朱瞻基的吃相也比較難看。
這些商人們從半年前就開始準備貨物,然後還要等到明年才能逐月拿到貨款,擱在後世,這就是霸王條款。
但是對這些商人來說,皇家願意要他們的貨,就是給他們面子,哪怕是傾家蕩產,他們也不敢說個不字。
當然,朱瞻基也會給他們一些優待,比如免收一定比例的金票兌換的手續費,銀行扶持性貸款等等。
金銀票異地兌換的手續費可不低,這個主要看運輸距離和難度,但是最低也要收百分之五,最高甚至要收百分之十。
比如說在京城存入銀子,領取到銀票,指定在武昌府領取。一百兩銀子,就要收五兩銀子的手續費,要是到西安,就要收百分之十的手續費,哪怕到北平,也要收百分之八。
當然,超過了兩千兩銀子,手續費也會相應的降低一些。這個基本上都是按照現在運送銀子的成本來核算的,他們自己運,也需要耗費不低於這個比例的成本。
而且,銀行的金銀票都是指定到人領取,即使被人搶走也沒用,更不用擔心運輸安全。
現在朝廷的控制力度基本上都只是到縣一級,下面只有驛站和巡檢司的影響力,土匪橫行。
自己運貨物,還能花點買路錢,要是運金銀,還有全部被搶走的風險。
想要從銀行貸款,只要有抵押物也可以,利息基本上是月息一哩,年息一分二。
百分之十二的年利息,這在後世也是高利息了,但是在這個九出十三歸,還利滾利的時代,這樣的利息,簡直低的可憐。
既然貸款有利息,存款當然也有,剛好是貸款的一半。
朱瞻基還不怕他們不存錢,因為朝廷以後會設定關卡,逐漸不允許金銀異地流通。那些商人們想要做生意,就只能把金銀存到銀行來。
只要有人存了金銀,那就不怕流水彌補不了取款。
當然,這要有一個前提,那就是朝廷不能向銀行伸手。
這也是所有人最怕的一點,這個時代的朝廷,可是完全沒有一點信用的。
今天這裡救災要用銀子,明日給官員發俸祿要銀子,要是沒有限制,沒兩年恐怕本金就幹了。
朱瞻基開始也是因為這個顧慮,所以想要等到他下西洋回來以後再開銀行,但是在東瀛收穫了近千萬兩金銀,所以他才敢這樣做。
朱棣再敗家,這千萬兩金銀也夠他折騰一兩年的了。
等他從西洋回來,絕對又會帶回來大批的金銀。
到時候,恐怕還要把緊一點,不能全部投入市場,否則有可能引發通貨膨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