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透鏡利用玻璃溶液的凝固,就能形成相應的溶模,經過簡單打磨就能成型。
但是凹透鏡必須製作相應的圈模,讓溶液拉伸。而在溶模不標準的情況下,打磨完全要依靠師傅的經驗,所以製作更加困難。
至於三稜鏡,雖然是三角的,但是三個面都是平面,只要有了模具,打磨更加簡單。
隨著技術的推進,特別是三稜鏡的應用,如今望遠鏡的倍數已經可以達到更高。
就在朱瞻基凱旋迴來之前,司天監就在鐘山北麓的紫金山,興建了一座觀天台,利用超過一百倍的望遠鏡,來觀察星空。
顯微鏡與望遠鏡的基本原理其實一樣,都是要把物體變大,只是兩者的研究方向又不一致,一個的距離的拉近,一個是物體的無限變大。
用最簡單的區分就是,顯微鏡就是複合型的望遠鏡。
朱瞻基只知道這些皮毛,具體的原理是不懂的,但是有了他的這些引導,馬致德已經制造出了一臺固定式的可放大四百倍左右的顯微鏡。
這樣的顯微鏡已經能夠清楚地看到人體上的細菌,下馬橋的醫學研究院和太醫院,如今為了爭奪顯微鏡的使用權,經常就鬧一些嘴官司。
不過,因為鏡片的難以打磨,如今第二臺顯微鏡還沒有製作出來。
詢問了一番顯微鏡的製作進度,朱瞻基說道:“不管是顯微鏡,還是望遠鏡,如今除了需要製作出來,更需要確立製作的標準和使用的標準,這一點還望德翁多費一些心。”
雖然他也算是朱瞻基的老丈人,但是朱瞻基是不可能喊他岳父的,一聲德翁就已經是尊稱了。
馬致德應了下來,朱瞻基這才又說道:“既然劉麟夫人也來了別院,今晚就一起留下吃飯,住一晚,明日與我一同回京。”
馬致德明白,這是朱瞻基給他面子。否則的話,一個四品知府的夫人,是不可能跟朱瞻基一起吃飯的,更別說留宿他的皇家別院了。
而這樣一來,也代表了朱瞻基對劉麟的抬舉,這會讓他這個今年才上任的蘇州知府,壓力小了許多。
要知道他的上任,原任萊州知府的董熹,就是因為朝中無人支援,想要以強硬手段徵收欠稅,導致民憤四起,剛上任一年就被貶諦到了雲南。
朱瞻基對劉麟所知不多,知道的也只是資料上的一些情況,出身饒州貧困家庭,為官小心謹慎,能知民苦,行事方正,卻也有章法。
在擔任都察院擔任四川巡按之時,著實辦了幾件實事,才一路青雲,成為了蘇州知府。
不過在朱瞻基的心裡,能做實事,願意為民做事的官員,就是好官。所以今日老丈人出面了,他也不介意間接地支援一下他,讓他壓力不那麼大。
劉麟夫人是個四旬左右的婦人,沒有知府夫人的氣派,倒是像個普通的民婦。她帶的兩個小丫鬟也是一派樸素,見了朱瞻基哆哆嗦嗦,沒一點大家氣派。
款待她們了一頓晚餐,朱瞻基帶著馬迪出了門就吩咐李亮,讓他派人到錦衣衛去將關於劉麟的詳細資料拿一份過來。
如果這個人真的是個清官,能吏,他自認會留意一番。要是當面一套,背後一套的佞臣,他也不介意殺雞駭猴。
雖然他現在不能插手民政,但是要對付一個知府,還是輕而易舉的。
他最反感的就是被人欺騙了。
馬迪現在不僅是幼軍的數學教員,也是幼軍的學生,當然,朱瞻基最重視他的一點,還是他在科學研究方面的能力。
因為精通數學,在將精力轉到滑翔翼上面之後,他現在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力學研究上面。
力學在生活中隨處可見,應用廣泛,但是在這個時代,深受儒家影響的人們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更沒有人系統研究。
朱瞻基給馬迪佈置的任務,就是將每一點生活中的“常態”,用數學分析清楚。
比如風的形成,比如樹葉為什麼會掉,水為什麼向下流,還比如軸承為什麼會省力,槓桿的原理,滑翔翼為什麼能飛起來。
這些事務看起來簡單,但是想要解釋清楚就涉及了廣泛的理論研究和試驗,所以馬迪現在心無旁騖,忙的團團轉。
朱瞻基也知道讓他一個十九歲的孩子研究這個,有點虐待他了,但是現在只有思想還沒有定型的年輕人,才願意研究這些東西。
如果他能把這些理論都解釋清楚,那麼,就能形成最完善的基礎物理學,這將會是人類的飛躍。
為此,朱瞻基為馬迪提供了最嚴密的保護,最優越的條件,十個研究院裡面所有的密卷,都對他開放,這是其他任何人都比不上的。
想要銀子給銀子,想要錢給錢,朱瞻基就是想要拔苗助長,弄出基礎物理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