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朱瞻基永遠不會讓他們吃飽,因為這個國家可是一個白眼狼,餵飽了,他們就會奢望更多。
反正就是把他們吊著,給點好處,卻又不能喂的太飽。
這些東瀛人可不知道朱瞻基的想法,雖然大明這次燒了大阪,甚至差點燒了京都,但是也直接打壓了一大批當權的將軍和名主。
能夠跟著一起來大明的,都是或多或少得到了一些好處的,對大明目前算是忠心耿耿。
勘合貿易變成自由貿易了,大部分將軍和名主都想著與大明的內監之間建立更深入的合作關係。
特別是在自己的地盤上有一些礦產的土豪們,一心想要擴大自己的實力。
足利義嗣這次可以算是最高興的一個,輕輕鬆鬆就成為了東瀛的掌權人,這在大明出兵之前他是想都不敢想的。
從小生活在自己的哥哥的淫威之下,猶如一片烏雲,籠罩在他的上方。
如今烏雲散去,就連皇室也被一股腦地帶去了大明,如今的東瀛,除了南部那些叛軍,已經沒有什麼能讓他擔心的了。
軍事上他幫不上什麼忙,所以日野康子和足利滿隆派他前往大明示好。
在兩個月之前,他根本不敢相信自己能成為東瀛的主宰,因為足利義持的勢力實在太大了。
事實上也的確是。歷史上的他今年也造反了,但是可惜的是,在原本的歷史中,他是失敗的一方。
他在造反失敗後,足利義持將他囚禁了起來。囚禁了兩年後,影響不是那麼大了,就直接幹掉了他。
“紀指揮使,如今我們去向何處?”
依靠與紀綱的密切關係,山名氏利沒有與其他名主和將軍一起乘一條船,而是在錦衣衛船上混了一個艙室。
紀綱也需要在石見國附近拉攏一個死心塌地的盟友,如今山名氏利雖然成為了長門國的守護,但是依舊勢力最弱。因為最弱,需要依靠大明的支援,所以紀綱覺得他更值得扶持一把。
紀綱當然知道艦隊的航行線路,笑著說道:“如今中山國基本統治了琉球,太孫殿下答應了他的請求,將會去琉球一行,所以我們要繞一圈。”
這趟回大明,紀綱已經準備好了卸下錦衣衛指揮使一職。雖然下一步的官職還沒有確定,但是石見國已經被太孫許給了他,這一次回去,也要把家人全部接到東瀛來。
大明他是待不下去了,哪怕這次他在東瀛立下大功,但是掌控錦衣衛十幾年,不知道樹立了多少仇人。
為了平息民憤,哪怕朱棣對他再重視,也不會為了他得罪一大批文臣武將。
所以,還是遠離大明這個漩渦更安全,他這種形同流放的去職,最少也能平息一些民憤。
既然太孫已經答應了讓他成為石見國的守護,雖然只有一縣治地,但是在這裡當一個土皇帝,也比留在國內強的多。
何況,東瀛雖然窮,但是石見國卻不窮。其他人將東瀛當做蠻夷之地,但他卻很喜歡這種等級分明的國家。
因為在這裡,他可以名正言順地作威作福。
作為東瀛的王室,稱光和家族的兩百多個成員單獨乘坐一艘寶船。船上除了水手,就只有大明的一些內監伺候。
東瀛雖然什麼都跟大陸學,但是唯獨宦官文化沒有學過去。
這主要是東瀛王室並不是個集權王室,他們這種加盟式的政治制度,並不能讓人心甘情願去勢為他們服務。
其次,東瀛的畜牧業並不發達,他們對家畜的馴養非常落後。不要說在古代,哪怕就是八國聯軍時期,他們的軍馬都是沒有騸過的。
為什麼,因為沒有人會這門手藝啊!
所以,他們的王室一般都是使用將軍府,名主府的貴女服侍。這些貴女一般都會在十幾歲的時候,進宮服侍幾年,然後再回去嫁人。
當他們被押去大明,除了少數女官願意隨從,大部分都回了家。
王室不可能沒人伺候啊,別的不說,洗衣服,倒馬桶這些事,不能讓他們的王爺,公主自己幹吧。
不過朱瞻基讓他們不用擔心,大明太監不少,就他們這些人,隨便安排個一兩百人就能伺候好了。
而且用大明的太監,就更能監控他們的生活了。
與其他喜氣洋洋的人不同,所有的王室成員都是提心吊膽,雖然大明繁華,但是他們的命運從此就不能掌握在他們自己的手中了。
而且,將軍府每年只肯給他們出二十萬兩銀子的例銀,這些錢只能夠維持相對體面的生活,想要做更多事,也是力不能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