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我的大明新帝國> 第三十三章 兩種待遇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十三章 兩種待遇 (2 / 4)

大明的人數還是太少了,那裡根本管不過來。所以,大明從最開始的戰略就是殺人,威懾,而不是建立統治架構。

現在,戰略目的已經達到,立陶宛人,波蘭人,日耳曼人全部都聞風喪膽,倉皇西逃。

而在後世的俄羅斯,烏克蘭範圍內,也已經被殺的血流成河。

所有人都已經怕了大明,現在這麼大一片土地上,減少了將近一半人。

雖然那裡叢林之中隱藏的人數依舊遠遠多於大明人,但是他們已經失去了統治架構,失去了制約,不能形成威脅。

大明現在也無能為力,因為只有二十多萬人,一旦分散開來,恐怕還會陷入人民的海洋。

已經佔領了烏克蘭和俄羅斯,如今的戰利果實就已經讓大明消化不良了。

真要讓這裡的土地變成大明的疆域,怕不是需要幾百年,十代人的努力。

所以,在大部分國家已經求和,大明如果繼續咄咄逼人,趕盡殺絕,引發了民族矛盾,反而不利於以後的消化過程。

在已經能夠對整個歐洲保持壓制的情況下,繼續費力西征,已經不符合大明的根本利益了。

現在停下戰爭的腳步,調整國內的資源傾斜,還不會引發太大的紛爭。

在佔據了絕對優勢的情況下,停止西征,也能讓各族不將大明當成禍害之源。

不管對內對外的影響,都是好的。

所以,在大年初六的開年日報上,頭版頭條刊登了朱瞻基的聖旨全文。主要意思就是停止西征,鞏固戰爭果實,然後鼓勵大明百姓西遷,只要過去,就分發土地和生產物資,三年免稅,五年減稅。

明文刊發的聖旨雖然有了一些作用,但是對大部分大明百姓來說,吸引力並不大。

因為誰都知道那裡是苦寒之地,與其向極西遷移,還不如遷移到東洲去,那裡可是真正的糧倉,物華天寶。

朱瞻基對此也無可奈何,轉而想到了用後世的方法,那就是在俄羅斯和烏克蘭建立生產建設兵團。

那邊地廣人稀,在土地肥沃的地區建立衛所,利用衛所軍來穩固統治。

當然,這中間還是要有些差異,那就是朝廷準備大出血一把,為那邊的生產建設兵團提供拖拉機這些種地的工具。

土地再多,一家一戶的生產力量也是有限的,只有有了拖拉機,一家一戶才能種更多的地,有更多的收成。

另外,朱瞻基也準備在國內實行退耕還林政策,凡是道路兩邊,河邊的土地,全部不允許耕種,開始種樹。

在長江中下游地區,淮河地區,一旦實行退耕還林,就會有不少農戶失去土地,那麼他們就只能向外遷移。

特別是陝西,山西一帶,那裡的荒漠化情況還不算嚴重,陝北的黃土高原,現在還是大草原,到處青山綠水。

如果繼續墾荒,將會變成後世的荒原,現在糧食充裕,在哪裡實行退耕還林,加快工業化腳步,也不會造成太大的震盪。

不過,這種政策的施行可不是那麼簡單,因為這涉及到了千家萬戶,甚至是勳貴,官員的利益。沒有完善的補償措施,只會讓這項政策施行不下去。

而如果全國性地退耕還林,各地的土地肥瘦不一,出產不一,需要制定相應合理的補償措施。

不患寡而患不均,任何一項全國性的政策,都需要經過多方評估和平衡,才能制定出來的。

而對唐賽兒和鄭英來說,他們現在如果沒有朝廷的支援,也根本無法向西繼續攻打了。

論火力,大明軍隊勢不可擋,可是這些士兵的人數太少了了。

幾十萬人,要佔領上千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是不可能的事情。

現在他們打的順利,但是也只是逮著聯軍的主力在打,他們根本顧不上那些小鎮和城市。

名義上,大明佔領了這些地區,但是如果連這片土地上的產出都控制不了,就算不上真正的佔領。

所以,在接到朝廷命令之後,他們就安穩地待在莫斯科和基輔,加強對地方上的控制。

能夠不用拼命,卻能享受戰勝的福利,就連軍隊也沒有意見。

唯一有些不甘的是郭昂,他現在還不知道,自己的功勞能不能把成安伯換成成安候。

正統四十二年新年之後,一項項新的政策制定出來。除了必要的彈藥供應,朱瞻基要求唐賽兒和鄭英他們就近納糧,不再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向西方運糧。

只有那些商人們,在大明已經佔領了那片區域之後,開始向那邊提供各種商品。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