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我的大明新帝國> 第六十章 新生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六十章 新生 (1 / 5)

朱瞻基的監國生涯開始的波瀾不驚,甚至是有些平淡。

如今的社會架構,政府是統治機構,管理機構,而不是服務機構。

也就是說,每個人都要按照人頭繳稅,但是享受不到政府帶來的福利。

不僅沒有福利,反而要忍受上層人士對他們的欺負。

每個官員每天的工作就是要穩固整個社會架構,從來沒有主動為人民服務的心思。

在這樣一種社會環境下,皇帝其實當的非常輕鬆。

每日六點左右起來早朝,早朝每次大半個時辰,基本保持在一個小時到兩個小時之間。

參加早朝的人除了大學士們,都是四品以上官員。

到了早上八點左右,早朝結束,大臣們回到自己的衙門辦公,而朱瞻基開始吃早餐。

在吃早餐的時間裡,司禮監和鴻臚寺會根據每個部門彙報上來的問題,進行整合。

然後由朱瞻基選擇出今天要接見的人,處理的事務。

實際上,不是每天都有事彙報上來的,等於要拿到他面前來處理的事務少之又少。

相反,每天接見的人卻絡繹不絕,朱瞻基要是不盡興甄選,每一天的時間都用來接見人都不夠。

但是,有兩類人是必須要見的。

一類是被外派到各地進行巡按的官員,負責處理各種突發事件和案件的官員。

另一類就是官員升遷或者貶諦,這種人事大權是任何一個皇帝都不能輕易放手的。

吏部為什麼一直排在六部之首,就是因為這個原因。

如果皇帝連官員的任命,手底下是什麼人都不知道,那這個皇帝也快當到頭了。

吃過了早飯,也就到了上午處理朝政的時間,也就是午朝。

午朝基本都是在武英殿或者是謹身殿舉行,這要看接見的外臣多不多。

多的時候就在武英殿,那裡位於皇宮的西南角,地勢開闊不管進出都方便。

接見人少的時候,就在謹身殿。謹身殿是三大殿最北的一處,鄰近後宮,基本上只有內閣成員和三品以上的官員,還有伯爵以上勳貴才能進出謹身殿。

當然也有例外,那就是舉行經筵的時候。

經筵是漢唐以來帝王為講論經史而特設的御前講席,也是皇帝和未來皇帝接受統治教育的最有效方式。

經筵講官以翰林學士或其他堂官充任或兼任,從宋代開始,每年二月至端午節,八月至冬至節為講期,逢單日入侍,輪流講讀。

在朱瞻基的印象裡,明朝是最重視經筵的朝代,不過那是歷史上的朱瞻基死了之後的事情。

當時文官掌權,皇帝幼小,自然任由文官擺佈。

但是在這個時期之前,不管是朱元璋也好,朱棣也罷,一個月最多舉行三場經筵。在朱棣時期,就是每月逢三開講。

初三,十三,二十三,這三天的上午是不處理朝政的,而是皇帝和太子,太孫一起聽課。

講官們往往是從四書五經中擷取一段段的話進行講古,除了講故事,最主要的就是根據歷史上的事件進行總結。

這種總結就是所謂的經驗,以後遇到這樣的事情,就知道應該怎麼做。

有用嗎?

不能說無用,但是絕不是文官們吹捧的那麼有用。

因為歷史在發展,任何一件事的發生,都有其複雜的形成條件或者是偶然性。

根據歷史總結經驗可以,但是要根據歷史上的問題來進行問題處理,那就是刻舟求劍。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