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羅馬,即使教皇駕臨的時候,迎接儀式之後,所有人都能自由活動,交談。
但是在大明,即使那位太孫殿下不在眼前,也沒有一個人敢隨意說話,生怕失態。
劉萬進了寶塔,看到寶塔內部的精美瓷器,腳步忍不住就放輕了不少。
上樓梯的時候,他忍不住用手摸了一下琉璃拼接的欄杆,感受著手指下面的滑膩。
這裡簡直太美了,進來之後,眼睛都根本不夠看了。
二樓的樓梯口,楊章德看到劉萬上來,輕輕點了點頭,又站直了身體。
在他的身邊,還有幾位內侍和護衛,包括工部的幾位尚書和侍郎,都小心翼翼地靠牆而站,不敢擋住了朱瞻基觀看的視線。
這裡的地面,牆壁,房頂,都是用燒製出來帶圖案的琉璃拼接而成的。少則四塊,多則十六塊琉璃構建,組成一幅完整的畫面。
而每個不同地方的畫面,按照順序,排列出一個完整的故事。
每一塊琉璃的色澤,圖案,包括線條,都有嚴格的要求,這也是燒製艱難的主要原因。
朱瞻基這個時候正在嘆道:“真是奢侈啊,不過也真是奇蹟!”
吳中笑著說道:“如今我大明蒸蒸日上,這些耗費,倒也不算什麼。”
朱瞻基搖了搖頭,看向了走上樓梯的劉萬。
劉萬一個長揖說道:“殿下,寧波急報,陛下改變了主意,沒有在寧波停留,於四月初一直接南下。這一路順風,現在恐怕已經過了泉州。”
朱瞻基楞了一下說道:“即便是到了星城,也要等五月的南風起了,才能往西北而去,……可知為何皇祖父改變主意?”
“據說陛下出海之後有些暈船,吐了兩日。到寧波的時候,已經好轉……”
有些話劉萬不敢說,更不敢猜,但是朱瞻基明白這是因為什麼原因。
他笑著搖了搖頭,心裡一陣輕鬆。朱棣的離去沒有讓他覺得恐懼,害怕,只有輕鬆。
因為他的離開,就再也沒有了能約束他的人。
而且,他一出海,即使朱高熾現在真的不行了,大軍也不會撤退了。
朱瞻基點了點頭說道:“皇祖父即使沒有下船,也應該接見了寧波官員,將他們各人彙報的情報整理出來,我回去看。”
劉萬高聲應是,然後又說道:“奴婢在寺院外面遇到了卡爾索利,殿下昨日還提起了他設計競技場有功,所以奴婢將他帶了進來。”
朱瞻基點了點頭說道:“既然遇到了,就讓他上來,我剛好有話要問他。”
不一會兒,卡爾索利被帶了上來,他一路低著頭,待望見了朱瞻基,在二樓站穩就連忙跪了下來。“小臣普雷薩卡爾索利見過皇太孫殿下。”
朱瞻基笑道:“卡爾索利,來大明你也學會入鄉隨俗了啊。不過你學的還不到家,只有在正規場合,舉行典禮的時候,才需要跪拜,平常只需要長揖就好了。起身吧……”
卡爾索利當然知道一般時候不需要跪拜,但是面對這個未來的皇帝,他不介意多討好一下。
他的命運就係在他的身上,榮華富貴還是家破人亡,都在他一念之間啊。
現在他已經過上了自認為幸福的生活,已經得到了,就更不想失去。
等卡爾索利站定了身子,朱瞻基才又問道:“卡爾索利,你身為建築學家,如今又到處觀賞各種不同的建築,可否能跟我分析一下東西方建築的根本差異?”
朱瞻基的話卡爾索利並沒有完全聽懂,但是不妨礙他猜到了其中的意思,因為幾個關鍵詞他都聽懂了。
問到了他的老本行,他當然沒有半點心慌,整理了一下思路說道:“殿下,臣隨殿下從西到東,發現了一個非常明顯的差異。在西方,不論是歐洲,還是埃及,甚至包括印度半島,全部都是以石材為主要建築材料。但是唯有來到了大明,才發現大明主要是以木材為建築材料。
建築材料的不同,也造成了建築風格的差異,形成了各自的建築藝術。不同的建築材料、不同的社會功用,使得大明與西方的建築有了不同的“藝術語言”
不同的語言,表達著不同的思想,流露出不同的情感;不同的建築,承載著不同的文化,體現著不同的信念。
西方的石制建築一般是縱向發展,直指上天的。這樣一來,能否將高密度的石制屋頂擎入雲霄,便成為建築藝術的關鍵所在,而執行這一任務的柱子也便成了關鍵中的關鍵。
與西方的石制建築不同,中國古代的木製建築以斗拱為關鍵。將屋簷托起的交疊的曲木,它可以將縱向的力量向橫向拓展,從而構造出多種多樣的飛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