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海戰實際上一點也不激烈,因為雙方的力量懸殊實在太大。
大明艦隊一方,出動了各式艦艇六百餘艘,其中有超過一半的戰艦因為海面沒有位置,只能作為預備隊。
而東瀛的倭寇總船隻也只有不到一百艘,人數剛過一萬。
即便是如此,大明一方擁有的噸位也超過了對方十倍,人數也是對方的十倍。
更何況,這可不是陸地上的刀棒比拼,而是熱兵器對冷兵器的屠殺。
一方擁有一千五百支火槍,另一方擁有的火銃只有十餘支。大明的火炮可以發射一千米遠,而東瀛倭寇的小炮超過三百米就沒有了準頭。
如此懸殊的力量對比,加上大明艦隊形成的包圍圈,讓倭寇根本就沒有反抗的餘地。
當大明艦隊的包圍圈形成了最終的攻擊陣型以後,超過一半的倭寇船隻,被當做訓練的靶子,不由分說地轟炸沉沒。
木製的戰艦根本沒有鐵皮艦的防護能力,一處的木板碎裂,就有可能導致整艘船的碎裂。
而在海水裡面掙扎的倭寇,更是讓剩下的倭寇為之膽寒,拼命向岸上衝擊。
他們最開始如果不想著逃跑,在岸上佔據幾個優勢地點,或許還能給大明軍隊造成一些威脅。
但是他們選擇了逃跑。
當逃跑無望,他們又失去了岸上的據點的時候,他們的命運就已經註定了。
在草原上,勇猛無敵的騎兵也抵擋不了火槍的威力,成為了靶子的倭寇再勇猛,也不能對遠在數十米外,佔據了地利的大明軍隊形成威脅。
這幾十米的淺水海灘,成為了倭寇們天然的墳墓。大部分倭寇甚至沒有等游到海邊,就已經被凍僵沉入了海底。
他們百般求饒,咒罵,可是沒有任何大明計程車兵敢有絲毫憐憫。
因為緩緩行駛而來的旗艦上,懸掛著的那面鮮紅的旗幟並沒有降下。
所有人都知道,太孫殿下在觀察著戰場,他手裡的千里鏡能夠看到戰場上每一處位置。
在戰爭開始之前,朱瞻基的心裡還躊躇滿志,激盪不已。
但是一面倒的戰爭讓期待變成了無趣,這些敵人太弱了。
他忽然意識到,如今的世界上,能夠成為大明對手的,只有大明自己。
如果後勤能夠跟得上,大明如今擁有的四十艘大型寶船,四百艘中型寶船,兩千艘千石以上的戰艦,數千艘數百石的傳令船,可以平推整個世界。
大明的對手,只有自己。
他終於放下了眼前的望遠鏡,回身向站在高臺上的楊章德下壓了一下手臂。
站在他身後的鄭和,那一直緊繃著的神色終於放鬆了下來。
現場實在太慘烈了,哪怕倭寇們罪該萬死,也不該讓他們這些無謂地死去啊!
可是他雖然是主帥,真正做主的人卻不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