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朱瞻基進屋,紀綱和莊敬兩人站起身來,畢恭畢敬地抱拳行禮。“臣紀綱,莊敬,見過殿下。”
“不用多禮,可是前往東瀛的準備已做好?坐……”
屋內沒有其他人,紀綱也就不賣關子,待朱瞻基坐在了椅子上,他也坐下說道:“此次隨內監商船前往,臣倒是不必費心。臣今日來,只為了錦衣衛如今策反的數十東瀛學子與外交使員。如今東瀛內情已清,這些人除留十餘人於我帶路,其餘人等該如何處置?”
如今的大明是天朝上國,久慕天朝文化的日奸多不勝數。許多東瀛學子到了大明以後,穿大明衣,說大明話,並以身為東瀛人為恥。
據不完全統計,如今住在應天府的東瀛人已經超過五千,他們大多是東瀛的貴族,有些甚至是闔家定居應天府,以各種理由不再返回東瀛。
所以想要從這些人裡面找一些日奸,帶路黨出來,簡直是輕鬆之極。
許多東瀛貴族甚至是哭著喊著要大明去“解放”東瀛,比大明人還熱情。
朱瞻基沉吟了一下說道:“不,這些人不能殺,待東瀛大事已成,還要南門立木,千金市骨。讓所有的東瀛人都知道,只要投靠了我大明,就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
想了想,朱瞻基又透露了一點資訊給紀綱。“東瀛除了礦產豐富,土地貧瘠,人們生活苦楚。但是,東瀛的人口卻是我大明如今緊缺的。以後我大明開發海外荒島,還需要大量的人手,每一個東瀛人對大明來說,都是有用的。”
紀綱有些明白了過來,說道:“臣明白了,待殿下大事已成,就可以東瀛人為我大明驅使,徵略海外。那麼,這些東瀛學子與使臣,就大有用處。”
朱瞻基點了點頭說道:“你此番潛入東瀛,且不可心急,重要的是促成東瀛倭寇團伙對我大明的擾掠。除此之外,就是要聯絡蝦夷地土人,對我大明臣服。”
紀綱躬身施禮道:“臣定不負重託。”
蝦夷地也就是後世的北海道,如今這個大島與東瀛一點關係也沒有,上面的人口也很少,只有一些阿伊努族人在島上生活。
阿伊努族與東方人種相差較大,但是人口稀少,所以不難同化。
朱瞻基對東瀛沒有興趣,因為東瀛除了關東平原,幾乎都是山地。那裡土地貧瘠,人口又多,即使把那裡打下來,也是一個負擔。
但是熟知歷史的他很清楚,對這個國家絕對不能掉以輕心。正式因為惡劣的生存環境,所以他們都有著強烈的嚮往大陸之心。
只要成長起來,那裡就是一匹惡狼。
雖然不想打下來,嫌那邊的人口是負擔,但是朱瞻基同時又想利用這些人來幫大明做事,所以,進行有條件的遏制和利用,才是真正有利大明的。
佔據了北海道,只給東瀛留下本州三島,然後從北有北海道,從南有大明最忠實的小弟琉球,西邊再有大明,三面將他們包圍起來,他們就翻不了天。
窮困的生活會讓他們的年輕人一代一代為大明效力,賺取他們的人口紅利,卻不用接受他們的負擔。
當然,大明也可以放開一條通道,對立了大功的東瀛人進行歸化,這樣就能讓他們起不了一點抗爭之心。
北海道在朱瞻基的計劃裡是非常重要的,那裡除了人少地廣,還有大明目前最緊缺的硫磺。
如今大明在燒製水泥修路,包括北明山銅礦的開發,還有日益擴大的神機營,都需要大量的火藥。
硫磺將會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是大明最重要的軍事物資之一。
朱瞻基正準備再跟紀綱說一些東瀛的事情,卻見小太監魏明在李亮的帶領下進了會客室。
魏明是在興慶宮值守的小太監,這個時候出來找朱瞻基,顯然是因為出了事。不過他臉色正常,所以朱瞻基就沒有什麼可擔心的。
這些太監從小生活在皇宮裡,察言觀色絕對是什麼人都比不上的。他們往往一個表情,走路的神態,都能直接透露出許多資訊來。
見到朱瞻基,魏明躬身稟報道:“太孫殿下,金尚書去了,陛下念其家無人主持,故命太子殿下主持葬禮,殿下幼年曾受金尚書教導,也應登門弔唁一番。”
“好,孤知道了,素色衣裳帶來了嗎?”
“奴婢帶來了,還有太廟的典儀。”
金忠此人也算個奇人。此人出身寧波望族,但是幼年家道中落,歷經艱辛。他自小對對易經算卜鑽研頗深,三十三歲才得到當了軍戶的二哥的訊息,帶著妻子離開家投靠這位二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