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家中還有兩個錦衣衛,他都有些迫不及待想要把這個望遠鏡進貢上去了。想到了兩個錦衣衛,他也冷靜了下來,現在還不知道皇上會怎麼處置他們,有這個望遠鏡在手,他確信自己能保命了。
所以,這個望遠鏡暫時不要上交工部,等旨意下來的時候拿出來,關鍵時刻能救全家性命。
與馬致才的患得患失,心神不定相比,紀綱卻是陷入了狂喜之中。
去年投靠太孫,當時他也憂慮無比,生怕皇上一氣之下就砍了他的頭。
皇上如果要殺他,除了錦衣衛,幾乎沒有人會同情他,不管是文臣還是武將,恐怕都會放鞭炮慶祝。
但是,身為錦衣衛指揮使,本來就是要做孤臣的,他若是敢與文武大臣媾和,恐怕十年前他就完蛋了。
他很清楚自己無路可退,只能拼命向前衝,向前衝還有一點希望,敢停下來絕對死無葬身之地。
他沒有任何後路,而太孫,成為唯一的希望,現在希望終於變成了光明。
想要馬兒跑,哪能馬兒不吃草。
既然想要用紀綱,又要讓他用心來做事,那麼就必須給他一個希望。
所以,朱瞻基拿出了忽悠朱棣那一套,將自己想要開發日本銀礦的計劃洩露了給他,並且讓他開始準備。
到了今天,朱瞻基也正式向他承諾,如果日本的石見銀山是真實的,屆時將會派他到日本主持大局,不會讓他遭到朝堂文武大臣的追責和清算。
像他這樣的惡人,還是把它放在日本禍害一下日本人吧。
得到了朱瞻基的承諾,紀綱這次是真的放下心來了。
這將近一年的時間,紀綱可以說是除了本職工作,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為朱瞻基做事上面。
從派駐使者前往高麗,東瀛,瞭解當地的政治環境,戰爭勢力,到通查大明境內的所有商業大戶,瞭解各種物資產出產量,銷售渠道,甚至是加工工序。
身為太孫,朱瞻基只需要動動嘴,但是整個錦衣衛系統,已經忙了大半年了。
不過,取得的成績也是喜人的。錦衣衛出面,如今大明的所有商人們沒有一個敢反抗的,至於技術保密,在錦衣衛面前沒有秘密。
也因此,朱瞻基的興慶宮如今被各地匯總上來的情報,堆滿了一間倉庫。
光是一個陶瓷的不同燒製技術,就裝了好幾個大箱子,天南海北不同的窯洞燒製的陶瓷工藝,都被蒐集了上來。
只是,還有一個最大的問題,那就是這種工藝都沒有具體的量化標準,這也是整個東方工藝在幾千年的歷史中,都沒有解決好的。
燒窯沒有具體的時間,要看火候,溫度沒有具體的量化標準,也是要看火候。
不同的土質配方,也要看經驗,就連往陶瓷上面著色,上釉,也都只是靠經驗。
所以,即使拿到這些配方,也需要老師傅不停地研究,才有可能做出差不多的瓷器。
一模一樣是不可能的,即使一個師傅做出來的不同的碗,都不可能看起來一樣,總有一些差別。
朱瞻基很清楚,想要解決這些問題,不是一時半會兒能解決的,因為最基礎的標準都沒有確定。
如今的度量衡其實比較混亂,有三進位制,有十進位制,而斤與兩之間,是十六進位制。
這就導致了在計算方面的困難,不懂一點數學,在古代連賬都不會算。
朱瞻基沒有想要全部改度量衡,這也不是他現在就能幹的事。但是,為了便於統計,他還是拿出了從毫米到公里的長度度量。
等他當了皇帝,再把重量,容積,面積這些統計方式給全部拿出來。
地球儀已經制作出來了,朱瞻基也與司天監的人將地球劃分24個時區,現在當然不是以倫敦為零度線了,而是以南京的皇宮為0度線。
經緯線的設定其實非常容易推定,因為一天的24小時是固定的,然後再把24節氣,連同天上的星座,進行不同地點的測試,就能準確繪製出符合比例的地圖。
當然,朱瞻基已經有些等不及了,他已經粗略地在地球儀上等分24條線,就能先把經度給劃分好。
維度線就不用太急,讓司天監的人慢慢推定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