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大人,在你看來,錦衣衛以後的路應該如何走?”
話題突然轉到了這裡,讓紀綱啊了一聲,才反應過來。他連忙說道:“對於此事微臣並無考慮,一切遵從皇上的意思。”
朱瞻基揚了揚手,請紀綱在書房裡的椅子上坐下,李亮立即讓兩個小太監搬了一個炭盆過來,放在了兩個人中間。
朱瞻基坐下之後,伸手在火上面烤了一下有些冰涼的手,才說道:“錦衣衛原本是皇上親衛,負責看守宮城的午門。從曾皇祖到皇祖父,都利用錦衣衛來幹一些不方便交給其他部門來乾的事。這就導致了錦衣衛逐漸變成了一個朝堂之外的畸形組織。”
紀綱詢問道:“畸形?殿下的意思是說怪物?”
朱瞻基點了點頭說道:“朝廷的各個部門,都有自己的一套制度,有權力的衍伸,也有權力的制約,這一點你應該明白吧?”
紀綱想了一下才點頭說道:“臣明白。”
朱瞻基又說:“但是錦衣衛不一樣,因為直屬皇上,所以錦衣衛不僅對文臣有監察,偵緝的權力,對武將,勳貴同樣也有監察和偵緝的權力,後來更是發展到了擁有自己的審查和監獄系統。這就導致了錦衣衛的權力除了皇上,其他人都沒有制約的能力,這也是錦衣衛一直備受各界仇恨與指責的地方。”
紀綱很清楚,太孫的話還比較婉轉,現在朝廷內外都恨不得與錦衣衛不共戴天。
如果沒有皇上的支援,他紀綱包括錦衣衛旦夕之間就會被連跟拔起。
這也正是紀綱最害怕的地方。
紀綱點了點頭說道:“臣也知道這些,但是臣只能按照皇上的旨意行事。”
朱瞻基點了點頭說道:“所以,我為你們錦衣衛也設想了一條可以長久發展的道路,那就是自我約束,分離權責。錦衣衛不能一直這樣發展下去,發展到最後,只會讓權力失去控制。”
朱瞻基雖然對歷史不算清楚,但是也知道朱棣後來為了約束錦衣衛,又搞出了一個東廠。
這也導致了宦官干政的發展。
朱瞻基絕對不希望後面繼續走這條老路,宦官還是一直繼續為皇家服務,幫內庫賺錢就好了,政治,絕對不能讓宦官來碰。
而要制約錦衣衛,其實非常簡單,那就是把錦衣衛的審訊機構撤掉,讓錦衣衛只擁有監察和偵緝的權力。
審訊和羈押的權力,應該交回給朝廷的監察院和大理寺,刑部。
這就等於是皇帝多了一條瞭解朝廷以外的渠道和控制朝廷的繩索,但是不至於讓這個機構失控。
“北鎮撫司以後肯定要撤銷,以後的錦衣衛不能再擁有審訊大臣和羈押大臣的權力。”
“那麼殿下如何能保證都察院,刑部,大理寺的人不蠅營狗苟?”
“錦衣衛不是還擁有監察的權利嘛!”朱瞻基笑了笑說:“知道我為什麼突然又提這個話題嗎?”
紀綱是在有些不明白朱瞻基的意思,剛才還在談東瀛的銀山,突然之間又談到錦衣衛改革,讓他有些把握不住朱瞻基的思路。
朱瞻基笑了笑又說:“錦衣衛需要改革,一些職權需要限制,但是同時,另一部分職權卻需要繼續擴張。”
這讓紀綱更有些不明白了,在他看來,錦衣衛的權力已經夠大了,還繼續擴張,大臣們會允許嗎?
“在大明的周邊,就有幾十個小國家,這些小國家雖然小國寡民,我大明沒有佔領的意義,但是,大明卻不能讓這些國家失去控制。所以,以後的錦衣衛不能只把眼睛盯在國內大臣的身上,更要把眼界拓寬一點,把大明周邊的國家,也要全部監控起來。”
“這……”紀綱壓低了聲音問道:“殿下與陛下談過此事嗎?鴻臚寺,通政司也有這樣的機構啊,而且,人員外駐,這個耗費就又多了不少。”
“皇家與國家是一體,卻又有區別,不然的話,何至於在都察院之外又設立錦衣衛?在國庫之外又設立內庫?耗費方面不需要擔心,以後我會單獨撥款,何況以後北鎮撫司撤銷,這些官員經過培訓,也都可以外派。當然,這個主要還是要靠年輕人,並且以志願前往為主。錦衣衛以後可以設立一套獎懲機制,志願去他國履任的年輕人,優先提拔。”
“臣……”紀綱的腦袋有些混亂,但是還是咬牙說道:“臣下去就開始著手。”
朱瞻基卻又說道:“此事說急也急,說不急也不急。”
紀綱完全被朱瞻基有些繞暈了,乾脆就等朱瞻基直接把話說完。
“發展國外勢力,需要分兩部分。第一部分是錦衣衛直屬隸員,這些人需要經過各種專業培訓。第二部分則以發展當地人為主,比如國子監那些仰慕我大明文化的異國學子和他們的隨從,他們都是錦衣衛可以發展的物件。另外,就是一些跟著鄭和船隊與西洋各國進行貿易的商人們,他們也都是錦衣衛可以發展的下線。”
“下線?”
“就是不是直屬錦衣衛官員,卻能透過為錦衣衛服務,獲取一些報酬,資訊,甚至是便利的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