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落村坐落在群山環繞中的小盆地內,進村和出村都只有一條必經的穿山隧道,維繫著村內百餘戶人家與外界的聯絡。
在經過300餘米的穿山隧道後,眼前的景色便豁然開朗起來。往來縱橫、阡陌交通,一棟棟古色古香的徽派建築出現在了人們的眼前。彷彿世外桃源般的景象。由於地理位置的原因,這裡的徽派建築大多都保留比較完整。
林家落坐落在群山之間,木材資源豐富。所以家家戶戶的房屋都以磚、木、石雕建築為主。且其工藝、手法皆已到登峰造極之境界。不論是梁頭、門樓、扇門,還是窗欞、柱墩皆經過精雕細琢,內容多以人物、動物、花木、八寶博古、雲頭、回紋、幾何形體及詩文為主。題材上運用廣泛,以人物為主的有名人軼事、文學故事、戲曲唱本、宗教神話、民俗風情、民間傳說和社會生活等;如“文王訪賢”“竹林七賢”等。雕刻技法採用淺雕、深雕、鏤空雕等多種型別,層次多樣,刻畫細緻入微。各家各戶甚至找不到雕刻形狀一樣的圖案。可見古人匠人之精神、手藝之高超。
古徽州盛行敦本敬祖之風,各村均建祠堂,且有宗祠、支祠、家祠之分。而在林家落,主要供奉的,自然就是林氏宗祠了。林家自明末弘光年間遷居於此,歷經300餘年,已傳八代,如今已是村裡最大的姓氏家族了。據老一輩的族人說,當年林家遷居過來的時候,一共來了四兄弟,為首的大哥成立了後來的林氏宗室一族,其餘的三個兄弟則各自成立了分家,慢慢發展成了現在林家落龐大的林氏家系。
在這樣的家族中出生,林鵬自然很小就有很多親戚長輩了,什麼七大姑、八大姨,七叔、八舅的,那是叫都叫不過來。直到今天,有些人的關係,他還是理不清楚。
昨晚回家的時候已經接近凌晨,林鵬久違的躺在自己的小床上美美的睡了一覺。母親沒有動自己房間的東西,各種擺設都和自己走的時候基本一樣,給人一種親切和安心的感覺。
早上伴隨著一聲雞鳴聲,林鵬從睡夢中緩緩醒來。耳邊傳來廚房“啪、啪、啪”的刀板聲,那是母親在廚房裡忙碌的身影。林鵬趴在床上,懶懶的抱著枕頭不願起來,想在自己的小窩裡多待哪怕一分鐘。
但這小小的願望還是被打破了,媽媽似乎聽到了房間內微妙的動靜,從廚房那側走來,敲了敲林鵬的房門。
“林鵬!起來吃飯了!”
“知道了、知道了!馬上起來!”
在好一頓催促之後,林鵬不情不願的從床上爬起來,穿起了衣服。
推開房間的木質板門,落入眼眶的是一片開闊的庭院,庭院由四周房屋的屋簷挑出圍成,有點像北京的四合院。兩邊的房間是住人的廂房,前後則是連線前院與後院的通道。前院是林家日常就診和存藥的地方,後院的面積要更大一些,功能也更繁多,除了有廚房和衛生間等基礎設施外,這裡還有一個大院子。院內有一棵上百年的大槐樹,林家的林氏宗祠也正是建在院內,凡是族內有新人結婚,或者有大事要宣佈,都會來這裡進行集會。會議一般都由林鵬的父親林蕭主持,族裡管事的長輩一般都要出場,一般一來就是坐滿了整個院子。這種場景林鵬自小就已經見過好多次了。可以說,這裡就是林氏一族族權的象徵,也是凝聚族人向心力的地方。
林鵬輕車熟路的穿過廂房,來到了後院,只見母親正用木盤端著一碗碗瘦肉小米粥朝我走來。
“去!給你爺爺他們端去!”
母親見我已經起來,將木盤交到我的手上,說道。
“好嘞!”
我看著這新鮮出爐的小米粥,頓覺肚子一陣咕咕叫。趕緊接了過來,穿過一個個走廊來到了前院的客廳。
客廳的正上方掛著一塊牌匾,寫作“德醫堂”。是林家每年定期為附近的鄉親們舉行“義診”的地方。每年的那一天,林鵬的爺爺和父親都會坐在這個大廳內為前來看病的鄉親們做免費的“義診”。林鵬自小也是在這一天要好一頓忙活,又是忙著抓藥、又是幫忙拿東拿西,經常會忙的找不著北。附近一些林家的長輩、晚輩們,也會自發的前來幫忙。
據說,這個傳統是從第一代搬遷到此地的祖輩們就開始傳下來的。也正因為如此,林家在當地一直都很受愛戴和尊敬。
“爺爺!爸!粥來了!”
林鵬笑嘻嘻的將木盤放在了桌子上,給林蕭和自己的爺爺林晟端了一碗瘦肉小米粥。
“喲,起來了啊!來,讓爺爺瞅瞅。嗯~小娃子長的精神多了。”
林晟昨天晚上睡得早,所以沒見到林鵬,這會兒看見自己的孫兒端著粥過來了,不禁笑開了花。
“嘿嘿~那還不是隨您和爸嗎?”
林鵬樂呵呵的笑道。
“小鬼頭現在咋這麼會說話了?”
林晟被逗笑了。
“行了,別在那傻站著了,一起坐下來吃吧。”
林蕭笑著說道。
“好嘞!”
林鵬趕緊也給自己端了一碗,和爸爸、爺爺一起吃起了早餐。
“呦!在聊什麼呢?爸,我都好久沒看您笑了。”
這時林鵬的母親也走了過來,拿著兩小碟鹹菜放在了林鵬和林蕭的位置上,又給林晟拿來了一小碟滷豆乾。又將三個水煮蛋和三碗剛剛磨好的新鮮豆漿放在了桌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