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你開個玩笑。”
谷雲說:“學院的分班規則,不是把所有S級、A級放在一起。”
就像‘實力至上主義的教室’一樣,新學院評定學員的標準,不僅僅只有才能這一點,還要參考性格等其他因素。
“整個校區,理論上就算是最外圍,同樣會有評價達到S級的學員。”
“學院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獲得更好的教育,這裡的教育不只是才華,還有德行與素養。”
比如某個學生才華橫溢,但性格孤僻,那麼學院就會想辦法幫他克服缺陷。
當然,這裡的克服並非強迫性質。
學院會經過調查和專門的詢問,看學生是否有人際交往的意向。
如果對方是那種,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真正不需要任何外界影響的天才,那學院也不會好心辦壞事。
雖說人是社會性動物,可終歸有極少數人,更適合關起門來做自己的事。
“而像這類人,也許才能上極為突出,可在德行與素養方面,很難得到高分。”
“不止如此,”谷雲說:“心理存在缺陷的學生,未來誤入歧途的機率會比一般人高一些。”
對此,學院會做好心理輔導,盡力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
“三個測評標準,才能有等級區分。”
“素養,其實就是為人處世,”谷雲說:“即我們俗稱的情商,以及施展才華所能得到的回報率。”
有些人或許沒有獨特的才能,可他們的社會交際能力、目光眼界,卻有著遠超常人的高遠。
這類人適合成為資本家、政客等領導者。
他們善於掌控人心,能管理、利用他人,從而形成實際概念的勢力、組織、公司。
簡而言之,社會上層人士不一定都是學校裡的風雲人物。
他們可能在前半生默默無聞。
可一場暴風襲來,就是風雲際會變化龍。
這種能力俗稱變現,它能讓天才,成為真正的強者。
“感覺這個才是最重要的啊。”
不怪平冢靜會這麼想,很多人估計都有這種想法,認為智商高但情商低,這樣的人在社會上很難走得通。
特別是日本這樣的階級社會,你要是沒有足夠的認知,一個不小心就會受到排擠和冷暴力。
“所以在此基礎上,奈央姐還會針對學生的‘德行’,作為入學分班的參考。”
谷雲說:“不過德行方面的評價,沒有明確的高低之分。”
畢竟德行這東西,確實難以定義。
它有天生的因素,也有後天養成的部分。
善惡是一方面,然而現世並不是非黑即白。
單純用性本惡和性本善去一概而論,那這種評價就沒什麼意義了。
“有些人本性邪惡,但他們卻有著足夠的理智,哪怕心中產生不好的念頭,也能將其壓制下去。”
谷雲說:“每個人都有過類似的衝動,而這並不意味著,他們就是壞人。”
“反之,好心辦壞事的人,跟自我滿足的人,”谷雲:“他們的出發點或許是好的,可結果,卻給他人添了很多的麻煩。”
說句不好聽的,假設這裡有一個本性邪惡的人,他將自己偽裝成好人,然後只做好事,不做壞事。
就這樣,直到死去的那一刻,惡人不僅未曾犯下一件惡事,反而拯救了無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