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廣孝對朱棣說的話並不多。
要在過去,他會滔滔不絕、口若懸河。
但上次朱棣對他產生戒心之後,姚和尚就知趣多了。
他始終記得自己的身份,再得到重用,也始終是個外人。
“軍師,你說,如果本王再次起兵,那……那史書會怎麼評價?”
和尚嘆息搖頭:“王爺,從我的角度出發去看這件事,皇上不會殺您,他在將聖旨給您之後,還讓中書省擬旨,昭告天下,以示他的誠心。如果他食言而肥,那天下可就人人自危了。”
“可你剛才說,皇帝說過的話,未必會當真。”
“我是說過,因為他是天子,是一國之君,天子想要收回自己的話,從會有辦法。只要您忠於皇上,他即便要撤藩,那也是很久以後的事。”
說到這兒,姚廣孝給燕王出了個主意。
請求聖意,駐守大同,二十萬人就留在這裡,抵禦瓦剌。
皇帝在應天,鞭長莫及。
縱然朱允熥很有戰爭頭腦,可從他重用燕王來看,朱允熥是不會輕易御駕親征的。
因為朝廷還有不少人屬意朱允文,像寧王這樣的人,對他就不服。
也是因為如此,皇帝才會器重燕王。
“王爺,以在下愚見,瓦剌在一日,您的日子就好過一日。”
朱棣聽的明白了:“你是說,如果本王滅了瓦剌,那……皇帝就用不著留著本王了?”
這個麼,姚廣孝就不開口了。
歷史上,不殺功臣的皇帝,只有秦始皇一人而已。
離開王府後,姚廣孝一出門就見到了張信。
張信護送他來大同和燕王見面,就沒離開。
似乎是替朱允熥一直盯著燕王。
“張將軍,你在跟蹤我麼?”
“軍師誤會了,我是感覺要出事,想來和軍師商量,免得王爺走錯路。”
“你知道軍糧的事麼?”
張信正是聽說軍中糧草短缺,所以才感覺會出事的。
他們邊走邊聊。
糧草短缺,肯定不是朱允熥的授意,否則,張信會第一個知道。
寧王密信之事,姚廣孝告訴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