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六十一章 瓦剌進犯 (1 / 2)

鬧事的,可不單單是大臣,還有很多世家子弟。

那些人,大多是跟隨朱元璋的功臣之後。

三寶來報告的時候,朱允熥還納悶了一陣。

因為辦學堂對這幫人而言,感覺沒什麼壞處,他們幹嘛要反對呢。

後來一想,便不難解釋了。

這幫人恨的不是新制度,而是制度之後的科考。

朝廷的官員全都換掉一茬,那他們的官職也保不住了。

所以,他們是借題發揮,想保住自己的俸祿罷了。

開弓沒有回頭箭,朱允熥已經下旨,斷然不會收回。

“陛下,宮門外來了一萬多人,說是求陛下收回旨意。是否讓御林軍將他們趕走?”

“不用,你讓三通派人去他們家,搜查貪腐,按照太祖皇帝的制度來,該殺頭殺頭、該發配發配。”

一天時間,宮門外的人被當場逮捕三千多個。

朱元璋聽到這個訊息,恨的牙根癢。

他做皇帝后,基本就做了三件事,一是對抗前元勢力,二是整頓大明吏治、重農抑商,三是剷除淮西勳貴。

這三件事中,老朱最看重的,便是吏治。

從劉伯溫講的那些話裡,他深刻的認識到,任何一個朝代的滅亡,都是從吏治腐壞開始的。

所以,別說是外臣,就算是自己的義子、義侄貪汙了,照樣殺頭,這是鐵定的國策。

可沒想到,在自己沒看到的地方,居然還有這麼多貪官汙吏,百姓豈能安穩呢。

“陛下,這是李進送來的清官名單,囊括了九個省。”

本朝一共十五個省,還有的地方,沒來得及算呢。

這份清單,一共才八個人,九個省得多少官員了。

當中最大的官不過四品,最小的官才九品。

清官做不了大官,真是天大的諷刺啊。

全國的官員,都應該換掉一茬!

“允熥做的對!他是咱的好孫兒!”

“蔣浣,你給咱傳旨,那些反對新政的,統統抓起來!不管有多少人,咱不怕!”

蔣浣尷尬了:“陛下,您已經……咳。”

朱元璋這時才反應過來:“哦,對對對,咱已經‘死’了,不能再下旨了。唉,這群蛀蟲!想毀壞咱大明基業,你還拿他們沒辦法,咱真恨不得殺光他們!”

“是……”

“你去告訴李進,不管允熥下什麼命令,都讓他不折不扣的完成!若敢違背,咱早晚要他的腦袋。”

朱允熥的行事風格,很偏向朱元璋,但又有所不同。

老朱殺人,通常喜歡株連九族,殺一儆百。

但允熥不禍及妻兒,他新定了國策,除非是謀逆大罪,否則只殺元兇首惡之人。

因全國掀起一股‘學堂’風,各地官府都遵照旨意辦起學堂。

有一點,朱允熥延續了老朱的做法,那就是——百姓可以高官,官府不得阻撓,不然削職為民,終身不得登堂入室。

……

北平,燕王府。

朝廷有點事,燕王很快知曉。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