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潘濬截然相反的人也是現成的,就是先前劉封大宴荊州諸士時的樊伷了。
這人對劉備極其忠誠,在東吳偷襲關羽,奪取荊州之後,還夥同習珍發動兵變。因為其人在荊州頗有影響力,一時之間震動武陵,大有據郡反孫投劉的架勢。
當時孫權問策於潘濬,結果潘濬根本就不當回事情,直接跟孫權說樊伷這人能力太差,不能成事。
果然正如潘濬所言的那樣,孫權給了他五千兵馬,三個月內就平定了武陵,陣斬樊伷和習珍。
潘濬並非是無端看不起樊伷,而是有前因後果的。
樊伷當年在襄陽請客,邀請了十多位襄陽名士前往做客,並且設宴款待眾人。結果這個十幾個人的午宴,折騰了整整三個時辰都沒能吃上,最終不歡而散。
潘濬正是以此為據,斷定樊伷不過是個眼高手低之徒,最少沒有治政之能。
劉封也很認同潘濬的看法,樊伷這樣的人放到實務上簡直就是災難。可樊伷難道就不可用了嗎?
顯然也不是,樊伷這樣忠心耿耿,不惜以死報效劉備,怎麼看都是非常珍稀的人手。
因此,最適合樊伷的地方是務虛或是外事。
樊伷的能力是忠誠、名望、家世和辯才,那麼就儘量用其長,去其短。
今日召見,諸葛亮等三人也悉數出息,畢竟這些人才可都是為他們而準備的。
倒是潘濬、馬良兩人,劉封倒是另有安排。
潘濬是武陵人、馬良雖是襄陽人,但馬家和武陵荊蠻關係也很深,而且彼此維持了長達上百年的貿易,可謂是數代之交。
荊北暫時不能動,可荊南卻是不同,劉封接下來要整頓荊南,其中五溪蠻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要想解決好這個問題,潘濬所在的潘氏以及馬良所在的馬氏,無疑是相當好的抓手。
當劉封將自己的計劃托盤而出之後,堂上諸人盡是面露驚喜之色。
不論是大族出身的馮習,習珍、習宏兄弟倆,還是豪強出身的傅彤、霍家兄弟,又或是劉表降卒中的魏延等人,俱是驚喜莫名,活像是天上掉下了餡餅。
這也難怪他們會有如此反應,按照這個年代正規的流程,他們這些人可是需要數年時間來表現自己的恭順和忠心。像馮、習這樣的大族,更要多交糧食財帛,以顯示自身的恭順。
至於豪強出身的傅彤、霍家兄弟這些,更是得等到馮、習這等大族被劉封信任之後,才輪到他們被提攜。
可現在,劉封居然直接給了他們任務,而且這任務還是跟隨劉封最為信任的內閣閣員前往執行,這自然讓他們喜出望外。
仔細聽過任務之後,他們敏銳的發現這還是個能夠爭得軍功的任務,心裡更是驚喜莫名。在他們看來,這等平定山越、荊蠻的任務,如今再是搶手不過。
現在劉封居然允許他們輔助諸葛亮三人前往執行,可見最少是跳過了磋磨階段,直接將他們接納了。
這無論是對於他們個人,還是他們身後的家族,都意味著直接省去了數年磋磨的時間和靡費。
這如何能讓他們不喜。
好在這些人都是劉封精挑細選的人才,總算是沒有高興到失態,更讓劉封感到欣喜的是,只看這些人對自己的神情態度,就可知道他們對劉封的忠心無疑更上了一個臺階。
隨後,劉封將這些人交給了諸葛亮三人,而他自己,則是叫上了寵辱不驚的潘濬和馬良二人。
劉封領著兩人轉去了後堂,在書房中分主客入席之後,他饒有興趣的調笑道:“承明、季常,心中可有羨乎?”
潘濬先是衝著劉封彎腰行禮,隨後正色答道:“明公喚濬來,自有深意,濬只需悉聽尊便即可。而同僚得用,乃是明公較其長,濬又有何羨乎?”
劉封笑著點了點頭,這個回答很符合潘濬的性情,略顯清高,卻又頗為實際。
與之相對,馬良的回覆要顯得低調溫潤的多,他只是老老實實一句“明公所思,良安敢揣度,明公但有所命,良無有不從。”
劉封給了馬良一個讚許的眼神,隨即說道:“召二位前來,所議者,五溪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