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長身而起,身姿挺拔,慷慨昂揚道:“諸君之意,操已盡知!既然劉表真心歸附,朝廷自然不能拒之門外,否則天下人將如何看待我們?我們又有何顏面面對天子和天下蒼生?”
曹操這話一出,眾人齊聲應諾,聲音整齊而洪亮,充滿了對曹操的忠誠和追隨之意。
這時候,戲志才才緩緩開了口:“主公既然已經決定接納劉表,那有一處不可不速速遣使而去。”
曹操眼中閃過一絲精芒,彷彿已經猜到了戲志才要說的地方,問道:“志才說的可是張濟處?”
“正是!”
戲志才只覺和曹操心意相通,一股君臣相得之感油然而生。
他接著說道:“張濟如今佔著商城,此地乃是關中和南陽之間的戰略要地,他的存在阻我關中大軍南下南陽之通道。況且其人雖然也是西涼武夫出身,但與段煨相似,平日裡作惡較少,且野心不大,對主公的威脅相對較小。如今劉表請降,正是趁勢收降其部的上好良機。若能成功收降張濟,不僅可以消除我們南下的阻礙,還能壯大我們的實力,增強我們在南陽地區的掌控力。”
曹操聽罷,緩緩點頭,對戲志才的分析表示認可:“志才所言,甚合我心。只是以你之見,這使者的人選以誰最為合適?”
戲志才稍加思索後,答道:“滿伯寧(滿寵),郗鴻豫(郗慮)皆可也。滿伯寧為人沉穩,智謀過人,處理事情向來穩妥;郗鴻豫則博學多才,辨才鴻達,出身名門,又是大儒鄭公的入室弟子,在士林之中頗有聲望。以此二人出使,必不辱主公之顏面。”
曹操滿意一笑,斟酌了下後,決定道:“就讓郗鴻豫去吧。”
因為劉封的緣故,曹操對朝廷的統治力遠遠不如原時空的同期。
在原時空裡,被曹操當成政爭打手,專職酷吏的郗慮,自然沒有了另一個時空裡的威風。如今,他反而被曹操安排去了其他工作,這對於郗慮來說,其實反倒是一個好事。畢竟自兩漢以來,酷吏如同過江之鯽,層出不窮,雖然升官極快,但真正能有好下場,得以善終的卻是寥寥無幾。
如今出訪張濟,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說服對方歸順朝廷。郗慮出身好,又是名師高徒,而且自身才辨出眾,學識廣博,倒是非常適合這次的任務。
戲志才對此毫無異議,在旁為曹操書寫起了任命。
曹操則是同曹仁等人說道:“大軍暫停回師,再督促雒中,繼續輸送些糧食過來。”
曹操駐軍長安已經數月之久,在這段時間裡,他對西涼殘匪進行了大規模的清剿。尤其是兩個主犯李傕、郭汜,前者被部下反水所殺,部下為了向曹操邀功,將其頭顱獻於長安;而後者則是被段煨追殺,最終走投無路,被圍困自盡。
至此,關中討伐戰大體上是圓滿完成了,半個關中地區也已經納入了曹操的勢力範圍,剩下的半個則在韓遂、馬騰的手裡。最後就是張濟,還佔著關中右下角那一小塊,只有兩個縣邑的地盤。
曹操之所以留著張濟,也是別有一番心思。
一來,張濟本人比較識趣,在曹操入關之後,不但沒有來長安和李傕、郭汜抱團抵抗曹操,反而還派人向曹操示好,並暗地裡送了一份重禮。從他的這些舉動來看,態度上就相當不錯,自然被曹操放到了後面,暫時沒有對他採取軍事行動。
二來,張濟的位置也比較關鍵,他所在的商縣正是關中和南陽的戰略要地,又有丹水相連,不論是關中征討南陽,還是南陽入寇關中,商縣都是必經之地。在張濟全力討好曹操,同時又三番兩次出武關洗劫南陽的前提下,留著張濟對曹操來說反而是一樁好事。既可以利用張濟牽制南陽的勢力,又能在必要時透過商縣對南陽發動進攻。
因此,在接到洛陽奏報和書信前,曹操本已經打算凱旋迴師雒中了。
他原本的打算是以曹仁鎮守關中,樂進、段煨兩人為副將,統兵馬兩萬人坐鎮長安。為此,大軍都已經開始準備收拾輜重,做好了東行返回雒中的各項準備工作。
可現在劉表這邊出了這等事情,隨時可能要出兵南陽,這樣一來,大軍回雒中可就費時費事又費糧食了。再退一步說,只要張濟肯歸順,從關中出兵可比雒中前往南陽要方便的多,還有丹水做依靠,運輸成本可是能節省太多了。
即便張濟不肯歸順,那也就是走丹水順手把張濟給滅了的事情,對於曹操的大軍來說,並非難事。
“喏。”
聽到曹操的命令後,曹仁等將領當即應命,聲音堅定而有力,展現出了對曹操的絕對服從和忠誠。
**
“朝廷來使?”
聽見賈詡的話後,張濟一臉震驚,眼中滿是難以置信之色,險些從座位上站了起來。
也難怪張濟如此驚訝,如今朝廷之上,曹操一家獨大,雖然還沒到政出曹氏的程度,但曹家已然是實打實的朝中第一大派系。在曹操的強勢掌控下,朝廷的諸多決策都深受其影響。眼下曹操重兵屯於長安,對關中地區,尤其是隻單影孤的張濟形成了強大的軍事威懾。
在這樣的局勢下,曹操突然來使,怎麼看都有一種來者不善的味道,讓人不得不心生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