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老師手中接過吉他,伊戚就將它遞還給巖澤,繼而轉向三名老師。
三人被摔得不輕,爬起後…並未繼續發作,而是眼神猶疑不定的看著伊戚。
這是一種很普遍的社會現象,獄警面對囚徒時,會建立心理優勢,城管面對小商小販時,會建立心理優勢,老師面對學生時,同樣也不例外。
這種心理優勢的建立,其實是源於手中的權利,所以三名老師才敢在眾多學生面前,公然砸毀巖澤等人的樂器。
可是當權利失效時,這被建立的心理優勢,就會瞬間垮塌,畢竟老師只有三個人,而他們面對的學生卻有上千之數。
氣勢一弱,學生群體頓時產生了騷動。
“可惡,連我們最後的樂趣都要剝奪。”
“我要音樂!”
“這是我的業餘時間,憑什麼要被你們支配?”
……
見場面受到控制後,伊戚便輕聲對巖澤說:“佯攻已結束,你們可以撤退了。”
可是,巖澤卻像沒有聽見一樣,懷抱著吉他低頭沉默不語,然而緊握吉他的雙手,以及…因過度用力,而略顯蒼白的指節,卻出賣了她的心思。
這一刻,伊戚又一次捕捉到了巖澤的情緒,而且這次的情緒波動,更加的純粹與濃烈,因為…情緒中唯有濃濃的不甘。
感同身受的伊戚,不由輕嘆一聲。
“當然,你可以繼續唱歌。”
巖澤聞言一怔,不禁疑惑地抬起頭。
可惜,伊戚仍在與老師對峙,所以此刻既未轉身,也沒回頭,但是聲音卻鑽入了巖澤耳中。
“而且,這次是為你自己而唱,至於麻煩什麼的,就由我來阻擋吧!”
巖澤望著伊戚的背影,怔怔發呆。
好在,樂隊的一名成員反應極快,轉身便朝著音訊裝置跑去。
老師們本欲阻止,卻不料…伊戚一個箭步,就擋住了他們的去路。
與此同時,學生再次發生了騷動,而且隱隱有種要失控的跡象。
在這眾叛親離的狀況下,老師們也不敢再犯眾怒了,因此先是臉色鐵青地瞅了伊戚一眼,繼而在一片噓聲中,逃離了舞臺。
隨後,所有人的視線,就匯聚到了巖澤身上。
巖澤微微有些緊張,也微微有些不安,但這些情緒很快就消失了,繼而轉變成了平靜。
然後,是被撥動琴絃,以及…帶著點點憂傷的歌聲……
……
音樂,是極具力量的東西,能使人慷慨激昂,也會使人悲傷。
這就是音樂的力量,一種能渲染心靈,引起共鳴的力量。
相較於節奏強烈的搖滾樂,伊戚感覺舒緩的敘事曲更適合巖澤彈唱,因為這能唱出她的心聲,同時也能讓更多人感受到這份心聲。
儘管歌聲蘊含著點點憂傷,但伊戚卻從巖澤身上,捕捉到了新的情緒波動,那是…再無一絲遺憾,也再無一絲留戀的滿足。
一曲終了。